第一章 绪论 | 第1-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5 论文架构 | 第10-11页 |
第二章 AIS系统及其技术特点 | 第11-22页 |
2.1 AIS的产生背景 | 第11页 |
2.2 AIS的发展过程和现状 | 第11-13页 |
2.2.1 数字选择性呼叫(DSC)应答器研究阶段 | 第11页 |
2.2.2 自组织时分多址(SOTDMA)访问无线电自动识别系统研究阶段 | 第11-12页 |
2.2.3 通用船载自动识别系统立法阶段 | 第12页 |
2.2.4 AIS应用研究及试验和产品开发阶段 | 第12-13页 |
2.3 AIS的构成原理 | 第13页 |
2.4 AIS的OSI模型 | 第13-15页 |
2.5 AIS中的TDMA协议 | 第15-19页 |
2.5.1 TDMA信号的同步 | 第16页 |
2.5.2 时隙阶段和帧同步 | 第16-17页 |
2.5.3 AIS操作模式 | 第17页 |
2.5.4 数据链路的访问 | 第17-19页 |
2.6 AIS的信息 | 第19-20页 |
2.6.1 AIS信息内容 | 第19-20页 |
2.6.2 AIS信息类别 | 第20页 |
2.7 AIS的无线传输参数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基于AIS技术的数字航标 | 第22-36页 |
3.1 AIS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 第22-24页 |
3.2 航标的AIS信息 | 第24-27页 |
3.3 AIS在航标上的应用方向分析 | 第27-28页 |
3.4 航标AIS的实施方法 | 第28-29页 |
3.4.1 AIS航标 | 第28页 |
3.4.2 准AIS航标 | 第28页 |
3.4.3 虚拟航标 | 第28-29页 |
3.5 航标AIS功能的实现 | 第29-30页 |
3.6 安全短信息和浮标管理 | 第30-32页 |
3.6.1 短信息功能 | 第30-31页 |
3.6.2 识别碰撞航标的船舶 | 第31-32页 |
3.7 AIS应用于航标的局限性分析 | 第32-34页 |
3.7.1 能源和设备费用制约 | 第32-33页 |
3.7.2 VHF通讯链(VDL)的容量限制 | 第33-34页 |
3.8 AIS应用于航标遥测遥控的优越性分析 | 第34-36页 |
第四章 长江口AIS岸基网络系统的建设 | 第36-45页 |
4.1 AIS应用背景介绍 | 第36页 |
4.2 长江口AIS岸基网络系统建设目标 | 第36-37页 |
4.3 项目设计原则 | 第37-38页 |
4.4 岸基系统功能 | 第38-39页 |
4.5 长江口AIS布局 | 第39页 |
4.5.1 布局原则 | 第39页 |
4.5.2 基站站址 | 第39页 |
4.6 网络系统方案 | 第39-40页 |
4.6.1 网络体系结构 | 第39-40页 |
4.6.2 网络结构 | 第40页 |
4.7 项目投资效益 | 第40-42页 |
附图1 长江口AIS网络结构图 | 第42-43页 |
附图2 长江口岸基各站点地理分布图 | 第43-44页 |
附图3 长江口基站信号覆盖范围 | 第44-45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