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基蜂窝状催化剂载体的研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5页 |
·汽车尾气的危害性及其处理的必要性 | 第10-11页 |
·汽车尾气污染的控制及治理方法 | 第11-12页 |
·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的组成 | 第12-13页 |
·车用催化剂载体 | 第13-19页 |
·车用催化剂对载体的要求 | 第14-15页 |
·车用催化剂载体的种类及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催化剂活性组分 | 第19-20页 |
·普通金属催化剂 | 第19页 |
·贵金属催化剂 | 第19-20页 |
·稀土掺杂型催化剂及ABO_3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 第20页 |
·催化剂活性涂层 | 第20-23页 |
·氧化铝的种类和催化性能 | 第21-22页 |
·Al_2O_3水洗涂层的作用 | 第22-23页 |
·开发高效实用的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尚需解决的问题 | 第23页 |
·本课题的提出和主要任务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铝水洗涂层 | 第25-38页 |
·Sol-Gel简介 | 第25-34页 |
·溶胶-凝胶技术的发展 | 第25页 |
·溶胶-凝胶技术的应用 | 第25-28页 |
·溶胶-凝胶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8-33页 |
·溶胶-凝胶技术的优缺点 | 第33-34页 |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铝溶胶 | 第34-38页 |
·制备氧化铝溶胶的原材料选择 | 第35-36页 |
·制备氧化铝溶胶的实验过程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实验设计及实验过程 | 第38-49页 |
·原材料的选择 | 第38-40页 |
·蜂窝状载体基体材料的选择 | 第38页 |
·造孔剂的选择 | 第38-39页 |
·稳定剂的选择 | 第39-40页 |
·实验设计 | 第40-41页 |
·氧化铝涂层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42页 |
·提高氧化铝载体涂层比表面积的途径 | 第41页 |
·提高金属基体与氧化铝涂层的结合强度 | 第41-42页 |
·采用浸渍提拉法对氧化铝涂层的影响 | 第42页 |
·实验过程 | 第42-43页 |
·下料 | 第42页 |
·金属基体表面处理 | 第42-43页 |
·加入造孔剂和稳定剂 | 第43页 |
·溶胶的浓缩和粘度的测定 | 第43-44页 |
·采用浸渍-提拉法获得氧化铝涂层 | 第44-46页 |
·干燥和烧结 | 第46-47页 |
·蜂窝体的设计与制作 | 第47-48页 |
·金属基体的实用温度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49-76页 |
·乙醇铝制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9-50页 |
·催化剂的加入量对反应过程及反应产物的影响 | 第49页 |
·水和水蒸气对反应的影响 | 第49-50页 |
·铝醇盐的水解及溶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0-54页 |
·胶粒结构 | 第50-52页 |
·水对稳定性的影响 | 第52页 |
·胶溶剂(催化剂)对稳定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水解温度 | 第53-54页 |
·溶胶-凝胶转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54-56页 |
·溶胶-凝胶转变过程中的现象 | 第54-55页 |
·溶胶-凝胶转变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 第55-56页 |
·孔结构形成过程分析 | 第56-58页 |
·孔隙的形成 | 第56-57页 |
·氧化铝孔结构的网络模型 | 第57-58页 |
·凝胶热处理过程中氧化铝的物相分析 | 第58-61页 |
·热稳定剂Ba(NO_3)_2对样品的影响 | 第61页 |
·溶胶粘度与涂层厚度的关系 | 第61-63页 |
·提拉次数与涂层厚度的关系 | 第63-64页 |
·提拉速度与涂层厚度的关系 | 第64-65页 |
·影响涂层在基体表面附着强度的因素 | 第65页 |
·金属基体材料适用温度 | 第65-66页 |
·样品的SEM分析 | 第66-71页 |
·抗热震性分析 | 第71-74页 |
·比表面积及其微孔结构分析 | 第74-7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84页 |
附录B(实验所用设备、器材及试剂)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