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银行体制论文

外资银行与中国银行业改革

论文提要第1-9页
前言第9-10页
第一章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历史第10-15页
 第一节 1845年-1955年外资银行在华百年回顾第10-13页
  一、 萌芽阶段(1845-1866)第10页
  二、 发展阶段(1867-19世纪80年代末)第10-11页
  三、 壮大阶段(19世纪80年代末-1936)第11页
  四、 萧条阶段(1937-1945)第11-12页
  五、 恢复阶段(1945-1949)第12页
  六、 清理与停业阶段(1949-1955)第12-13页
  七、 对旧中国外资银行业的评价第13页
 第二节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新阶段第13-15页
  一、 第一次发展高峰第13-14页
  二、 第二次发展高峰第14页
  三、 第三次发展高峰第14页
  四、 第四次发展高峰第14页
  五、 第五次发展高峰第14页
  六、 第六次发展高峰第14-15页
第二章 境内中、外资银行竞争力的比较分析第15-23页
 第一节 流动能力比较分析第15-16页
  一、 流动能力指标比较第15-16页
  二、 中外资银行流动性差异的原因分析第16页
 第二节 盈利能力比较分析第16-19页
  一、 盈利能力指标比较第16-18页
  二、 中资银行盈利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第18-19页
 第三节 资产质量比较分析第19-21页
  一、 资产质量指标比较第19-20页
  二、 造成我国银行业庞大不良资产的原因分析第20-21页
 第四节 发展能力比较分析第21-23页
  一、 发展能力指标比较第21-22页
  二、 影响中外资银行发展能力的原因分析第22-23页
第三章 外资银行介入对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影响第23-31页
 第一节 外资银行进入的外资引入效应第23-25页
  一、 外资流入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第23-24页
  二、 外资银行进入推动了我国引进外资第24-25页
 第二节 外资银行进入的金融市场效应第25-28页
  一、 加快竞争性金融市场的建立第25-27页
  二、 促进中国金融市场向纵深发展第27-28页
 第三节 对外资银行威胁论的评价第28-31页
  一、 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市场的冲击有限第28-30页
  二、 外资银行进入是对中国落后银行体制的冲击第30页
  三、 外资银行进入是我国银行业改革的有效外生动力第30-31页
第四章 我国银行业改革的政策建议第31-42页
 第一节 改革金融业产业管理政策第31-35页
  一、 混业经营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现状第31-33页
  二、 我国实行混业经营的利弊及可行性分析第33-34页
  三、 我国应在金融控股集团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全能制银行体制第34-35页
 第二节 改革银行业内部产业结构第35-40页
  一、 国外民营银行及中小银行的发展状况第35-36页
  二、 发展民营银行的优势与战略意义第36-37页
  三、 建立民营银行须强调市场准入制度第37-38页
  四、 在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同时,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第38-40页
 第三节 改革国有银行产权制度第40-42页
  一、 建立有效的国有股权代理机制第40-41页
  二、 由国家出资消化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第41页
  三、 引入中外机构投资者,实现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第41-42页
  四、 国有银行向金融控股集团转变,完成控股公司的分步上市第42页
结论第42-43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ULSI中互连线延迟时间的研究
下一篇:多元金属硫族化合物的固体合成和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