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9页 |
·ISO14000产生的背景及国内状况 | 第12-13页 |
·ISO14000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ISO14001在国内的状况 | 第13页 |
·OHSMS产生的背景及国内状况 | 第13-15页 |
·OHSMS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OHSMS在国内的状况 | 第15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 第15-19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5-17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7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一体化的依据和方法 | 第19-25页 |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概念及其实质 | 第19-21页 |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概念 | 第19-20页 |
·管理体系一体化的实质 | 第20-21页 |
·一体化的依据 | 第21-23页 |
·一体化的指导思想 | 第23页 |
·一体化的基本方法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一体化的实现途径 | 第25-34页 |
·管理手册的一体化 | 第25-28页 |
·戴明模式 | 第25页 |
·管理手册一体化的基础 | 第25-27页 |
·一体化管理手册的实现 | 第27-28页 |
·程序文件的一体化 | 第28-31页 |
·标准本身所要求的程序文件的一体化 | 第28-30页 |
·运行控制程序的一体化 | 第30-31页 |
·一体化过程中配套的几个问题 | 第31-34页 |
·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一体化 | 第31-32页 |
·危险源与环境因素的识别、风险与环境影响评价 | 第32页 |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的一体化 | 第32页 |
·ESH一体化管理体系内审员的培训 | 第32-33页 |
·员工的ESH培训 | 第33-34页 |
第四章 ESH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管理模式 | 第34-44页 |
·ESH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基本术语 | 第34-35页 |
·ESH一体化管理体系要素及其说明 | 第35-41页 |
·总要求 | 第36页 |
·ESH方针 | 第36页 |
·ESH策划 | 第36-37页 |
·ESH实施与运行 | 第37-40页 |
·ESH检查与纠正措施 | 第40-41页 |
·ESHMS管理评审 | 第41页 |
·ESH一体化管理体系要素间的联系 | 第41-44页 |
第五章 ESH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 | 第44-65页 |
·ESH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组建过程 | 第44-45页 |
·ESH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前的准备 | 第45-47页 |
·获得最高管理者的支持 | 第46页 |
·任命ESH管理者代表 | 第46页 |
·成立ESH工作小组 | 第46-47页 |
·ESH教育培训 | 第47页 |
·拟订建立ESH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工作进程计划 | 第47页 |
·初始ESH评审 | 第47-56页 |
·初始ESH评审的内容 | 第47-48页 |
·初始ESH评审的步骤 | 第48页 |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风险及环境影响的评价与控制 | 第48-55页 |
·ESH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识别与获取 | 第55-56页 |
·ESH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设计 | 第56-58页 |
·ESH方针的制定 | 第56-57页 |
·ESH目标及指标的制定 | 第57页 |
·ESH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的确立 | 第57页 |
·ESH管理方案的制定 | 第57-58页 |
·ESH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 第58-61页 |
·ESH一体化管理手册的编写 | 第58-59页 |
·ESH程序文件的编写 | 第59-60页 |
·ESH作业文件的编写 | 第60-61页 |
·ESH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试运行 | 第61页 |
·ESH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 第61-64页 |
·内部审核的依据 | 第62页 |
·内部审核的基本步骤 | 第62-64页 |
·ESH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 | 第64-65页 |
·管理评审的内容 | 第64页 |
·管理评审的步骤 | 第64-6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