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 第1-8页 |
1 SEIPipe系统概论 | 第8-12页 |
1.1 SEIPipe系统的应用背景与意义 | 第8页 |
1.2 SEIPipe系统的应用领域 | 第8-9页 |
1.2.1 SEIPipe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 第8-9页 |
1.2.2 SEIPipe系统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 | 第9页 |
1.3 国内外同类软件的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1.4 SEIPipe系统设计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1.4.1 系统设计内容 | 第10页 |
1.4.2 SEIPipe系统的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2 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关键技术 | 第12-20页 |
2.1 地理信息系统及相关技术 | 第12-15页 |
2.1.1 地理信息系统 | 第12页 |
2.1.2 地理信息系统组成与分类 | 第12-13页 |
2.1.3 地理信息系统相关技术 | 第13-15页 |
2.2 数据接口ADO | 第15-16页 |
2.2.1 ADO工作原理和特点 | 第15-16页 |
2.2.2 Delphi中的ADO构件 | 第16页 |
2.3 组化技术与可适应性编程技术 | 第16-17页 |
2.3.1 软件组件化技术 | 第16-17页 |
2.3.2 可适应性编程技术 | 第17页 |
2.4 三维可视化技术 | 第17-20页 |
2.4.1 OpenGL简介 | 第17-18页 |
2.4.2 OpenGL的工作原理 | 第18页 |
2.4.3 三维图形组件库GLScene | 第18-20页 |
3 系统总体设计与功能设计 | 第20-30页 |
3.1 系统目标 | 第20页 |
3.2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20-21页 |
3.3 系统功能设计 | 第21-23页 |
3.3.1 系统功能设计的原则 | 第21页 |
3.3.2 系统总体功能划分 | 第21-23页 |
3.4 系统数据组织与数据库设计 | 第23-30页 |
3.4.1 地下管网总体结构分析 | 第23-24页 |
3.4.2 地下管网数据组织方式 | 第24-25页 |
3.4.3 地下管网数据模型 | 第25-28页 |
3.4.4 地下管网数据建模流程 | 第28-30页 |
4 SEIPipe系统主要功能的原理与实现 | 第30-53页 |
4.1 地下管网剖面图实现 | 第30-36页 |
4.1.1 数学模型 | 第30-32页 |
4.1.2 坐标映射方式 | 第32-33页 |
4.1.3 剖面线的选择 | 第33页 |
4.1.4 数据计算 | 第33-34页 |
4.1.5 剖面图的绘制 | 第34-36页 |
4.1.6 剖面图中的实体查询 | 第36页 |
4.2 地下管网三维观察与漫游 | 第36-42页 |
4.2.1 三维管网功能设计 | 第37页 |
4.2.2 三维管网数据接口 | 第37-38页 |
4.2.3 三维管网功能实现 | 第38-42页 |
4.3 网络分析的算法及实现 | 第42-53页 |
4.3.1 网络分析模型及基本概念 | 第43页 |
4.3.2 网络数学模型及术语 | 第43-44页 |
4.3.3 最短路径分析 | 第44-47页 |
4.3.4 连通分析 | 第47-49页 |
4.3.5 设备定位 | 第49-50页 |
4.3.6 故障预警、分析和处理 | 第50-53页 |
5 总结及展望 | 第53-59页 |
5.1 系统结构框架研究 | 第53页 |
5.2 基于Client/Server的系统结构框架 | 第53-54页 |
5.3 基于Internet、Client/Server的系统结构框架 | 第54页 |
5.4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 第54-57页 |
5.4.1 GPS、RS与GIS的集成 | 第55页 |
5.4.2 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WebGIS | 第55-56页 |
5.4.3 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COMGIS | 第56-57页 |
5.5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