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引言 | 第1-13页 |
|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本文工作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Lamda型三能级系统模型的建立及密度矩阵运动方程的推导 | 第13-22页 |
| ·模型的建立及运动方程的推导 | 第13-16页 |
| ·非微扰情况下的四波混频效应 | 第16-19页 |
| ·密度矩阵元和极化率之间的关系 | 第16-17页 |
| ·光在介质中的传输 | 第17-19页 |
| ·四波混频场强与Rabi频率的关系 | 第19页 |
| ·缀饰态理论 | 第19-22页 |
| ·本征值和本征矢 | 第19-20页 |
| ·各缀饰能级的粒子布居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四波混频作用下的若干问题研究 | 第22-43页 |
| ·非线性极化率以及四波混频场强的计算 | 第23-28页 |
| ·各能级的粒子布居 | 第28-38页 |
| ·不考虑四波混频的相干辐射时Λ型三能级系统的粒子布居 | 第28-29页 |
| ·四波混频相干辐射场作用下的Λ型三能级系统 | 第29-38页 |
| ·缀饰态理论 | 第38-43页 |
| ·本征值 | 第38-39页 |
| ·本征矢及缀饰态下的密度矩阵元 | 第39-43页 |
| 第四章 钠分子中耦合能级对双光子吸收的增强作用 | 第43-50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钠分子双光子跃迁能级系统和实验装置 | 第43-45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49页 |
| ·实验结果 | 第45-47页 |
| ·理论分析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做工作及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