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表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前言 | 第12-18页 |
一. 肝干细胞的存在 | 第12-14页 |
二. 肝干细胞体外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三.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目的 | 第16-18页 |
实验材料 | 第18-25页 |
一、 主要器材和设备 | 第18-19页 |
二、 主要试剂及其制备 | 第19-24页 |
三、 实验动物 | 第24-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35页 |
一、 小鼠倒千里光碱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25-26页 |
二、 从损伤后的再生肝中分离培养LEPCs | 第26-28页 |
三、 LEPCs基本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 第28-29页 |
四、 体外诱导LEPCs分化 | 第29-31页 |
五、 LEPCs体外标记LacZ、EGFP、DsRED报告基因 | 第31-32页 |
六、 细胞和组织中报告基因的检测 | 第32-33页 |
七、 LEPCs的体内移植 | 第33-35页 |
实验结果 | 第35-53页 |
一、 经倒千里光碱损伤、2/3切除后小鼠肝脏的再生反应 | 第35-36页 |
二、 LEPCs细胞系的建立 | 第36-37页 |
三、 LEPCs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 第37-42页 |
四、 LEPCs在体外具有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的双向潜能: | 第42-48页 |
五、 LacZ、EGFP和DsRED等报告基因的标记及在LEPCs中的表达 | 第48-50页 |
六、 LEPCs在损伤后肝脏中的植入 | 第50-53页 |
讨论 | 第53-64页 |
一. 小鼠的肝脏经倒千里光碱损伤、2/3切除后的再生反应与大鼠不同 | 第53-54页 |
二. 建立LEPCs细胞系的要点 | 第54-55页 |
三. LEPCs表达胆管/卵圆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分子标志 | 第55-56页 |
四. LEPCs具有双向分化潜能 | 第56-57页 |
五. LEPCs可以参与损伤肝脏的修复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综述: 肝干细胞研究进展 | 第64-81页 |
一. 肝干细胞的存在 | 第64-69页 |
二. 肝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 第69-73页 |
三. 肝干细胞的应用前景 | 第73-75页 |
四.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博士期间发表和形成的文章 | 第82-83页 |
附录: 逆转录病毒载体 | 第83-84页 |
一. BAG载体图 | 第83页 |
二. pLNCG C1载体图 | 第83-84页 |
三. pLNCG DsRED载体图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