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 前言 | 第7-9页 |
| 1 林分收获模型的分类 | 第9-11页 |
| 1.1 生长收获预估模型 | 第9-11页 |
| 1.1.1 全林分模型 | 第10页 |
| 1.1.2 直径分布模型 | 第10页 |
| 1.1.3 单木生长模型 | 第10-11页 |
| 1.2 货币收获预估模型 | 第11页 |
| 1.2.1 单木货币收获预估模型 | 第11页 |
| 1.2.2 全林分货币收获预估模型 | 第11页 |
| 1.2.3 直径分布货币收获预估模型 | 第11页 |
| 2 研究地域概况 | 第11-12页 |
| 3 材料收集与整理 | 第12-14页 |
| 3.1 标准地材料 | 第12-13页 |
| 3.2 有关技术经济指标的确定 | 第13-14页 |
| 3.2.1 木材价格 | 第13页 |
| 3.2.2 造林费用 | 第13页 |
| 3.2.3 抚育费 | 第13页 |
| 3.2.4 年固定费用 | 第13页 |
| 3.2.5 木材采运成本 | 第13页 |
| 3.2.6 管理费和销售成本 | 第13页 |
| 3.2.7 税金税费 | 第13-14页 |
| 3.2.8 贴现率 | 第14页 |
| 3.2.9 地租及折旧费 | 第14页 |
| 4 单株货币收获预估模型 | 第14-23页 |
| 4.1 二元材积方程 | 第14页 |
| 4.2 利用削度方程编制出材率表 | 第14-19页 |
| 4.2.1 削度方程的研究进展及分类 | 第14-17页 |
| 4.2.2 削度方程和材积比方程 | 第17-18页 |
| 4.2.3 累积商品材长度比方程 | 第18页 |
| 4.2.4 树皮率方程 | 第18页 |
| 4.2.5 材种出材率表 | 第18-19页 |
| 4.3 二元材种出材率模型 | 第19-20页 |
| 4.4 单株林木价格的确定 | 第20-22页 |
| 4.5 单株货币收获表的编制 | 第22-23页 |
| 4.5.1 削度方程 | 第22页 |
| 4.5.2 树皮率方程 | 第22页 |
| 4.5.3 单株货币收获表 | 第22-23页 |
| 5 直径分布货币收获预估模型 | 第23-32页 |
| 5.1 地位指数模型 | 第23页 |
| 5.2 平均高模型 | 第23页 |
| 5.3 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 | 第23-24页 |
| 5.4 平均直径和株数模型 | 第24页 |
| 5.5 相对树高曲线模型 | 第24-27页 |
| 5.6 直径分布模型 | 第27-30页 |
| 5.6.1 直径分布简介 | 第27-28页 |
| 5.6.2 Weibull函数及参数估计 | 第28-30页 |
| 5.7 直径分布货币收获表 | 第30-32页 |
| 5.8 林分货币收获模型 | 第32页 |
| 6 全林分货币收获预估模型 | 第32-44页 |
| 6.1 地位指数模型 | 第32页 |
| 6.2 林分密度指标 | 第32-33页 |
| 6.3 平均高模型 | 第33页 |
| 6.4 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 | 第33页 |
| 6.5 平均直径和株数模型 | 第33-34页 |
| 6.6 自然稀疏模型 | 第34-36页 |
| 6.6.1 模型的推导 | 第34-35页 |
| 6.6.2 参数估计 | 第35-36页 |
| 6.6.3 结果分析 | 第36页 |
| 6.7 林分蓄积量模型 | 第36-37页 |
| 6.8 模型系统的验证 | 第37-38页 |
| 6.8.1 验证方法 | 第37-38页 |
| 6.8.2 验证材料 | 第38页 |
| 6.9 林分材种出材率模型 | 第38-42页 |
| 6.9.1 林分材种结构规律 | 第38-40页 |
| 6.9.2 林分各材种出材率表的编制 | 第40-41页 |
| 6.9.3 林分各材种出材率预估模型 | 第41-42页 |
| 6.10 全林分货币收获表 | 第42-44页 |
| 7 以货币收获为基础的密度效应模型及经济评价 | 第44-46页 |
| 7.1 模型定量分析 | 第44-45页 |
| 7.2 密度效应的生产弹性分析 | 第45页 |
| 7.3 多因素的生产弹性分析 | 第45页 |
| 7.4 多因素的边际产量分析 | 第45-46页 |
| 8 技术经济指标的变化对货币收获的影响 | 第46-52页 |
| 8.1 价格变化的影响 | 第46-50页 |
| 8.1.1 对每段原木的立木价的影响 | 第46-48页 |
| 8.1.2 对单株立木价的影响 | 第48-49页 |
| 8.1.3 对林分的货币收获的影响 | 第49-50页 |
| 8.2 价格、税费、生产费用与运输成本之和敏感程度的比较 | 第50-52页 |
| 9 货币收获预估模型的应用 | 第52-59页 |
| 9.1 动态规划过程 | 第52-55页 |
| 9.1.1 林分价值密度效应模型 | 第52-53页 |
| 9.1.2 经营密度模型 | 第53-54页 |
| 9.1.3 应用实例 | 第54-55页 |
| 9.2 经济成熟的确定 | 第55-58页 |
| 9.2.1 评价方法 | 第56-57页 |
| 9.2.2 计算模型 | 第57页 |
| 9.2.3 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 9.3 在森林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 第58-59页 |
| 9.3.1 中龄林和近熟龄林的资产评估 | 第58-59页 |
| 9.3.2 成过熟林的资产评估 | 第59页 |
| 10 结论和讨论 | 第59-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