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导论 | 第10-18页 |
|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4页 |
|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产生 | 第11-12页 |
|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 | 第12-13页 |
|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征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4-17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框架 | 第17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7-18页 |
|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8页 |
| 2.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分析 | 第18-25页 |
|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分析 | 第18-22页 |
| ·后危机时代美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 | 第18-21页 |
|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 第21-22页 |
|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博弈分析 | 第22-25页 |
| ·TBT 产生机理的博弈分析 | 第22页 |
| ·美国对我国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次性博弈分析 | 第22-23页 |
| ·美国对我国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般化博弈分析 | 第23-25页 |
| 3. 美国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分析 | 第25-32页 |
| ·美国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的主要技术性贸易壁垒 | 第25-30页 |
| ·技术标准和法规 | 第25-27页 |
| ·产品包装标签和原产地标志 | 第27-28页 |
| ·纺织品服装的认证制度 | 第28页 |
| ·绿色环保壁垒 | 第28-29页 |
| ·国际劳工标准 | 第29-30页 |
| ·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管理机构 | 第30-32页 |
| ·美国标准化的管理机构 | 第30-31页 |
| ·美国有关纺织品服装业管理机构 | 第31-32页 |
| 4. 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分析 | 第32-50页 |
|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总体情况 | 第32-35页 |
|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总体现状 | 第32-33页 |
|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国别分析 | 第33页 |
| ·我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分析 | 第33-35页 |
|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 第35-39页 |
| ·国际因素 | 第35-36页 |
| ·国别因素 | 第36-38页 |
| ·国内因素 | 第38-39页 |
| ·美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福利分析 | 第39-41页 |
| ·美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美国的福利效应 | 第39-40页 |
| ·美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福利效应 | 第40-41页 |
| ·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 | 第41-45页 |
| ·增加了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成本 | 第41-43页 |
| ·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 | 第43页 |
| ·加剧了中美两国贸易摩擦 | 第43-44页 |
| ·加重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 第44-45页 |
| ·促进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 第45页 |
| ·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5-50页 |
| ·模型的理论说明 | 第45-46页 |
| ·变量的选择及数据的描述 | 第46-48页 |
| ·模型的检验 | 第48-49页 |
|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 ·小结 | 第50页 |
| 5. 结论及对策 | 第50-56页 |
| ·结论 | 第50-52页 |
| ·设置贸易壁垒对进出口双方都是弊大于利 | 第50-52页 |
| ·对未来的展望 | 第52页 |
| ·我国纺织品出口应对美国 TBT 的措施 | 第52-56页 |
| ·强化国家政府的职能—宏观层面 | 第52-54页 |
| ·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中观层面 | 第54页 |
| ·重视纺织品服装企业的对策—微观层面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