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6页 |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1.2.1 自动平衡的应用现状 | 第8-10页 |
1.2.2 自动平衡的研究思路 | 第10-13页 |
1.2.3 小结 | 第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基本思路 | 第13-15页 |
§1.4 论文内容安排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自动平衡系统原理 | 第16-24页 |
§2.1 转子动平衡的力学原理 | 第16-20页 |
2.1.1 力学基础 | 第16-17页 |
2.1.2 动平衡的影响系数法 | 第17-20页 |
§2.2 自动平衡的力学原理 | 第20-22页 |
§2.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22-23页 |
§2.4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转子不平衡量的检测 | 第24-35页 |
§3.1 振动信号的检测硬件原理 | 第24-26页 |
3.1.1 转速信号的处理 | 第24-25页 |
3.1.2 振动信号的处理 | 第25-26页 |
§3.2 信号的采样、处理和计算 | 第26-34页 |
3.2.1 采样硬件及其实现 | 第26-28页 |
3.2.2 转速的测量 | 第28-29页 |
3.2.3 振动信号的软件处理和不平衡量的计算 | 第29-34页 |
§3.3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自动平衡装置及其驱动 | 第35-47页 |
§4.1 平衡头结构设计 | 第35-41页 |
4.1.1 设计方案讨论 | 第35-36页 |
4.1.2 PMI-ERC式平衡头 | 第36-39页 |
4.1.3 PM-TR式平衡头 | 第39-41页 |
4.1.4 方案选择 | 第41页 |
§4.2 控制信号传递 | 第41-42页 |
§4.3 平衡头供电方案 | 第42-43页 |
§4.4 平衡头的驱动 | 第43-46页 |
4.4.1 硬件环形分配器 | 第43-45页 |
4.4.2 电机功率驱动 | 第45-46页 |
§4.5 方案选择 | 第46-47页 |
第五章 自动平衡控制策略的研究 | 第47-57页 |
§5.1 单校正面平衡策略 | 第47-52页 |
5.1.1 坐标轮换平衡策略 | 第47-49页 |
5.1.2 基于影响系数法的快速平衡策略 | 第49-52页 |
§5.2 双面平衡的控制策略研究 | 第52-56页 |
5.2.1 影响系数法 | 第52-55页 |
5.2.2 轮换搜索法 | 第55-56页 |
§5.3 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系统软件 | 第57-62页 |
§6.1 软件简述 | 第57-59页 |
§6.2 软件实现 | 第59-62页 |
6.2.1 系统的部分子程序流程图 | 第59-61页 |
6.2.2 一些编程技巧 | 第61-62页 |
第七章 试验研究 | 第62-73页 |
§7.1 信号处理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7.2 动平衡实验 | 第63-69页 |
7.2.1 临界转速的计算 | 第64-66页 |
7.2.2 动平衡实验设计 | 第66-67页 |
7.2.3 动平衡实验过程 | 第67-69页 |
§7.3 自动平衡实验 | 第69-72页 |
7.3.1 自动平衡试验及其结果 | 第69-70页 |
7.3.2 自动平衡实验结果 | 第70-72页 |
§7.4 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8.1 全文总结 | 第73页 |
§8.2 前景展望 | 第73-75页 |
致 谢 | 第75-76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附录A 自动平衡装置的红外遥控发射和接收驱动电路图 | 第80-81页 |
附录B 平衡头装配图及部分零件图 | 第8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