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7页 |
1 绪论 | 第7-18页 |
1.1 水平井概述 | 第7-10页 |
1.2 本课题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本课题的来源 | 第13页 |
1.4 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任务 | 第13-16页 |
1.5 本课题的意义 | 第16-17页 |
1.6 小节 | 第17-18页 |
2 水平井井眼轨迹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 | 第18-42页 |
2.1 水平井井眼轨迹分析 | 第18-19页 |
2.2 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 | 第19-26页 |
2.3 水平井井眼轨迹三维可视化的理论分析 | 第26-40页 |
2.3.1 三维投影变换原理 | 第26-32页 |
2.3.2 三维平移变换原理 | 第32-33页 |
2.3.3 三维旋转变换原理 | 第33-36页 |
2.3.4 三维比例变换原理 | 第36-37页 |
2.3.5 二维局部放大变换原理 | 第37-39页 |
2.3.6 动画原理 | 第39-40页 |
2.4 水平井井眼轨迹三维可视化方案设计、评价与实施 | 第40-41页 |
2.5 小节 | 第41-42页 |
3 OOSD方法及其在水平井井眼轨迹三锥可视化中的应用 | 第42-60页 |
3.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 第42-48页 |
3.1.1 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要素 | 第42-45页 |
3.1.2 面向对象的开发 | 第45-47页 |
3.1.2.1 面向对象的思维 | 第45-46页 |
3.1.2.2 面向对象方法学 | 第46-47页 |
3.1.3 面向对象技术要点 | 第47-48页 |
3.1.4 面向对象方法的主要优点 | 第48页 |
3.2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与结构化开发方法的比较 | 第48-49页 |
3.3 面向对象技术与可视化技术 | 第49-50页 |
3.4 OOSD方法在井眼轨迹三维可视化中的应用 | 第50-59页 |
3.4.1 面向对象分析(OOA) | 第50-55页 |
3.4.1.1 对象模型 | 第50-52页 |
3.4.1.2 动态模型 | 第52-55页 |
3.4.1.3 功能模型 | 第55页 |
3.4.2 面向对象设计(OOD) | 第55-57页 |
3.4.2.1 系统设计 | 第56页 |
3.4.2.2 对象设计 | 第56-57页 |
3.4.3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OOP) | 第57-59页 |
3.4.3.1 程序设计风格 | 第57-58页 |
3.4.3.2 面向对象语言 | 第58-59页 |
3.5 小节 | 第59-60页 |
4 水平井井眼轨迹三维可视化的程序实现 | 第60-76页 |
4.1 水平井井眼轨迹三维可视化 | 第60-65页 |
4.1.1 建立轨迹数据库 | 第60-61页 |
4.1.2 读取轨迹数据库 | 第61-62页 |
4.1.3 类的设计及继承关系 | 第62-63页 |
4.1.4 初始化绘图参数 | 第63页 |
4.1.5 初绘三维轨迹曲线 | 第63-64页 |
4.1.6 不同井的井眼轨迹显示 | 第64-65页 |
4.2 增强水平井井眼轨迹显示功能 | 第65-73页 |
4.2.1 实现图形增量平移 | 第65-66页 |
4.2.2 实现图形增量旋转 | 第66页 |
4.2.3 实现图形增量缩放 | 第66页 |
4.2.4 恢复视图 | 第66-67页 |
4.2.5 实现图形动态平移 | 第67页 |
4.2.6 实现图形动态旋转 | 第67-69页 |
4.2.6.1 绕坐标轴的旋转 | 第67-68页 |
4.2.6.2 通过坐标原点的任意倾斜轴的旋转 | 第68页 |
4.2.6.3 绕不通过坐标原点的任意倾斜轴的旋转 | 第68-69页 |
4.2.7 实现图形动态缩放 | 第69页 |
4.2.8 实现图形局部放大 | 第69-70页 |
4.2.9 重新恢复视图 | 第70页 |
4.2.10 动画显示 | 第70页 |
4.2.11 增加参数设置对话框 | 第70-71页 |
4.2.12 实时显示对话框 | 第71-72页 |
4.2.13 实现框架窗口自动记忆功能 | 第72-73页 |
4.3 丛式水平井井眼轨迹三维可视化 | 第73-75页 |
4.3.1 定制丛式水平井显示对话框 | 第73-74页 |
4.3.2 修改文档类 | 第74-75页 |
4.3.3 修改视图类 | 第75页 |
4.4 小节 | 第75-76页 |
5 软件测试 | 第76-78页 |
5.1 测试的基本概念 | 第76-77页 |
5.2 面向对象测试的内容 | 第77页 |
5.3 小节 | 第77-78页 |
6 软件维护 | 第78-80页 |
6.1 维护的分类 | 第78页 |
6.2 软件维护的常见问题 | 第78-79页 |
6.3 可维护性 | 第79页 |
6.4 小节 | 第79-80页 |
7 总结 | 第80-84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80页 |
7.2 研究创新点 | 第80-81页 |
7.3 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81-84页 |
附录A: 类及其继承关系 | 第84-90页 |
附录B: 软件安装与使用说明 | 第90-100页 |
软件使用说明 | 第90-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