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果树GA生物合成基因——贝壳杉烯氧化酶和20-氧化酶的克隆及表达模式的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1 前言第9-23页
 1.1 GA的生物合成途径及部位第9-16页
  1.1.1 GA的生物合成位置第9-10页
  1.1.2 GA的生物合成途径第10-16页
   1.1.2.1 甲羟戊酸至GGPP途径第10-11页
   1.1.2.2 GGPP环化为内根-贝壳杉烯途径第11-12页
   1.1.2.3 内根-贝壳杉烯至GA_(12)-醛途径第12-14页
   1.1.2.4 GA12-醛途径第14-16页
 1.2 传导受阻引起的矮化第16-18页
 1.3 GA对花、果、种子发育的作用第18-19页
 1.4 GA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第19-20页
  1.4.1 GA与光的关系第19-20页
  1.4.2 GA与温度的关系第20页
 1.5 GA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机理第20-22页
 1.6 小结第22-2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3-44页
 2.1 实验材料第23页
  2.1.1 植物材料第23页
  2.1.2 菌株与质粒第23页
  2.1.3 酶及生化试剂第23页
 2.2 试验方法第23-31页
  2.2.1 总RNA的提取第23-25页
  2.2.2 反转录体系及程序第25页
  2.2.3 目的基因片段的获得第25-29页
   2.2.3.1 中间片段的获得第25-29页
  2.2.4 3’末端的获得第29-31页
   2.2.4.1 锚定引物B26反转录第29页
   2.2.4.2 3’RACE嵌套引物的合成第29页
   2.2.4.3 3’RACE嵌套PCR的体系和程序第29-31页
 2.3 5’RACE克隆方法第31-33页
  2.3.1 5’RACE所用引物第31页
  2.3.2 反转录和加尾反应第31-32页
  2.3.3 5’RACE PCR体系及程序第32-33页
  2.3.4 片断的回收第33页
 2.4 全长cDNA的获得第33-34页
 2.5 GA-20氧化酶的分离第34-36页
  2.5.1 20-氧化酶特异引物的合成第34页
  2.5.2 微量法提取平邑甜茶总DNA第34-35页
  2.5.3 20氧化酶的PCR体系及程序第35-36页
 2.6 序列分析第36页
  2.6.1 同源性分析第36页
  2.6.2 二级结构及跨膜结构分析第36页
 2.7 Southern杂交第36-38页
  2.7.1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6-37页
  2.7.2 用于Southern杂交的DNA大量酶切第37页
  2.7.3 用碱性缓冲液在尼龙膜上进行Southern转膜第37-38页
 2.8 地高辛DNA标记及免疫学检测第38-40页
  2.8.1 地高辛标记探针第38-39页
  2.8.2 杂交第39页
  2.8.3 免疫学检测第39页
  2.8.4 染色反应第39-40页
 2.9 半定量PCR法检测ent-kaurene oxidase酶的表达方式第40-43页
  2.9.1 内参18S rRNA引物的合成第40页
  2.9.2 步骤第40-43页
 2.10 20-氧化酶的RT-PCR检测第43-4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4-72页
 3.1 目的基因cDNA片段的分离第44-59页
  3.1.1 中间片段的分离第44-49页
   3.1.1.1 RNA提取第44页
   3.1.1.2 中间片段的RT-PCR第44-46页
   3.1.1.3 平邑甜茶贝壳杉烯氧化酶的序列第46-47页
   3.1.1.4 丰香草莓的序列第47-49页
  3.1.2 3’端的克隆第49-54页
   3.1.2.1 碧桃贝壳杉烯氧化酶3’端的克隆第49-50页
   3.1.2.2 丰香草莓贝壳杉烯氧化酶3’端的克隆第50-52页
   3.1.2.3 贝壳杉烯氧化酶3’端的序列第52-54页
  3.1.3 5’端的克隆第54-57页
   3.1.3.1 RT-PCR第55-56页
   3.1.3.2 5’端序列第56-57页
  3.1.4 全长基因的克隆第57-59页
   3.1.4.1 RT-PCR结果第57页
   3.1.4.2 全长序列第57-59页
 3.2 贝壳杉烯氧化酶的同源性分析第59-60页
  3.2.1 氨基酸序列的比较第59页
  3.2.2 同源性分析第59-60页
   3.2.2.1 聚类分析第59-60页
   3.2.2.2 序列同源矩阵第60页
 3.3 草莓贝壳杉烯氧化酶全长基因的二级结构分析第60-61页
 3.4 20氧化酶的克隆第61-62页
 3.5 半定量RT-PCR第62-67页
  3.5.1 持家基因18SrRNA的定量分析第62-63页
  3.5.2 半定量RT-PCR模板起始量的确定第63页
  3.5.3 半定量RT-PCR检测苹果贝壳杉烯氧化酶的表达第63-64页
  3.5.4 半定量RT-PCR检测草莓和碧桃的贝壳杉烯氧化酶的表达第64-67页
   3.5.4.1 PCR循环数的确定第64-65页
   3.5.4.2 碧桃半定量RT-PCR第65-66页
   3.5.4.3 贝壳杉烯氧化酶在草莓各个组织中的表达第66-67页
 3.6 20-氧化酶的RT-PCR检测第67-68页
 3.7 贝壳杉烯氧化酶基因拷贝数的确定第68-72页
4 讨论第72-81页
 4.1 关于RACE实验方法第72-74页
  4.1.1 实验设计方面第72-74页
  4.1.2 药品的选择第74页
 4.2 关于地高辛标记和检测体系第74-75页
 4.3 半定量PCR的可靠性第75-76页
 4.4 3’非编码区对基因的调控第76-77页
 4.5 贝壳杉烯氧化酶是新类型的P450酶第77-78页
 4.6 贝壳杉烯氧化酶是一个多基因家族第78页
 4.7 果树特有的赤霉素合成方式第78-81页
5 结论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93页
英文摘要第93-95页
致谢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保险业信息批露研究
下一篇:中英互借词及其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