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斑翅蝗科部分种类染色体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关键词>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英文关键词> | 第5-7页 |
第一部分 前 言 | 第7-17页 |
一、引述 | 第7页 |
二、细胞分类学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 第7-9页 |
三、细胞分类学的研究方法 | 第9-14页 |
四、蝗虫细胞分类学研究状况 | 第14-17页 |
第二部分 材料和方法 | 第17-21页 |
一、材料来源 | 第17页 |
二、研究使用的主要仪器、用具、药品 | 第17-18页 |
三、实验步骤 | 第18-20页 |
四、本文采用的染色体分析项目 | 第20-21页 |
第三部分 实验结果 | 第21-25页 |
一、斑翅蝗科 Oedipodidae | 第22-25页 |
二、癫蝗科Pamphagidae | 第25页 |
第四部分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5-30页 |
一、对斑翅蝗属中2个种的比较 | 第25-26页 |
二、痂蝗属2个种的比较与分析 | 第26-27页 |
三、束颈蝗属5个种的比较 | 第27-28页 |
四、对小车蝗属2个种的比较 | 第28页 |
五、飞蝗属2亚种比较分析 | 第28-29页 |
六、癞蝗科与斑翅蝗科之间比较分析 | 第29页 |
七、斑翅蝗科5个属之间比较分析 | 第29-30页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30-31页 |
致 谢 | 第31-32页 |
<引文> | 第32-36页 |
附图表 | 第36-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