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研究的目的 | 第12-13页 |
·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3页 |
·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结论 | 第13-15页 |
2 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理论框架研究 | 第15-19页 |
·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概念和内涵 | 第15-17页 |
·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哲学观 | 第15页 |
·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城市化理念 | 第15-16页 |
·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生态学理论 | 第16-17页 |
·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范围及内容 | 第17页 |
·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范围 | 第17页 |
·加强城乡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统筹协调的内容 | 第17页 |
·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基本表征 | 第17-19页 |
·和谐性 | 第18页 |
·高效性 | 第18页 |
·持续性 | 第18页 |
·整体性 | 第18页 |
·区域性 | 第18-19页 |
3 国内外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研究概况 | 第19-23页 |
·城市环境意识源远流长 | 第19-20页 |
·国内外对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理论研究 | 第20页 |
·国内外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实践 | 第20-23页 |
4 九龙坡区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目标与任务研究 | 第23-27页 |
·九龙坡区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任务 | 第23页 |
·九龙坡区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指标体系 | 第23-24页 |
·九龙坡区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主要原则和任务 | 第24-27页 |
5 九龙坡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概况 | 第27-45页 |
·区域概况 | 第27页 |
·自然地理 | 第27-28页 |
·经济社会 | 第28-30页 |
·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 第30-40页 |
·大气污染 | 第30-34页 |
·水污染 | 第34-38页 |
·固体废弃物污染 | 第38-39页 |
·农业污染 | 第39页 |
·声污染 | 第39-40页 |
·污染控制 | 第40页 |
·自然灾害 | 第40-41页 |
·九龙坡区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 第41-45页 |
6 九龙坡区城乡生态足迹分析 | 第45-51页 |
·指标体系 | 第45-46页 |
·生态足迹计算方法 | 第46-47页 |
·生态足迹计算 | 第47-48页 |
·分析结论 | 第48-51页 |
7 九龙坡区城乡生态环境统筹情景分析 | 第51-69页 |
·城乡生态环境统筹情景分析方法 | 第51页 |
·情景模式的确定 | 第51页 |
·情景模式的选择 | 第51-52页 |
·统筹情景模式比较分析 | 第52-56页 |
·人口发展模式分析 | 第52-53页 |
·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 第53-54页 |
·生态环境发展模式分析 | 第54-55页 |
·城乡发展情景模式比较分析 | 第55-56页 |
·统筹城乡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定性分析 | 第56-60页 |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定性分析 | 第56-58页 |
·产业布局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定性分析 | 第58-59页 |
·政体制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定性分析 | 第59-60页 |
·区主要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 | 第60-66页 |
·载力概念 | 第60页 |
·龙坡区城乡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 | 第60-62页 |
·九龙坡区城乡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 第62-63页 |
·九龙坡区矿产资源承载力分析 | 第63-64页 |
·九龙坡城乡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 | 第64-66页 |
·城乡生态环境统筹分析结论 | 第66-69页 |
8 九龙坡区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对策研究 | 第69-77页 |
·科学规划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 第69-70页 |
·实施国土资源利用与保护战略 | 第70-71页 |
·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措施 | 第70页 |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措施 | 第70页 |
·森林资源利用与保护措施 | 第70-71页 |
·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措施 | 第71页 |
·加强城乡环境污染综合整治 | 第71-74页 |
·加强水污染综合治理 | 第71-72页 |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 | 第72页 |
·搞好噪声污染综合治理 | 第72-73页 |
·加强固体废弃物的控制与管理 | 第73页 |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 第73页 |
·有效防御自然灾害 | 第73-74页 |
·加强重点区域保护和治理 | 第74页 |
·四大次级河流域 | 第74页 |
·工业园区 | 第74页 |
·重点保护区 | 第74页 |
·建立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 | 第74-75页 |
·实施城乡人口统筹发展战略 | 第75-77页 |
9 九龙坡区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保障机制 | 第77-85页 |
·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保障机制的构建 | 第77-79页 |
·决策与协调机制的构建 | 第77页 |
·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构建 | 第77-78页 |
·公众参与机制的构建 | 第78-79页 |
·完善城乡环境监管体系 | 第79-80页 |
·建立现代化的环境信息系统 | 第80页 |
·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执法 | 第80-81页 |
·加大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多元化投入 | 第81-82页 |
·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建设 | 第82-85页 |
·推广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和总量控制制度 | 第82页 |
·全面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制度 | 第82页 |
·改善干部考核制度 | 第82-83页 |
·实行绿色GDP制度 | 第83-85页 |
10 结论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附录: | 第91-99页 |
A.九龙坡区城乡统筹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91-93页 |
B. 九龙坡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 第93-95页 |
C.九龙坡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值变化情况表 | 第95-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