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 ·大跨度桥梁的发展 | 第11页 |
| ·风对桥梁的作用 | 第11-13页 |
| ·风的静力作用 | 第12页 |
| ·风的动力作用 | 第12-13页 |
| ·颤振导数的提出 | 第13-17页 |
| ·Theodorsen势能函数 | 第13-15页 |
| ·Scanlan颤振自激力模型 | 第15-17页 |
| ·颤振导数识别 | 第17-22页 |
| ·强迫振动法 | 第18页 |
| ·自由振动法 | 第18-20页 |
| ·紊流场随机激励法 | 第20-22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第2章 均匀流场中桥梁颤振导数识别的自由振动法 | 第24-48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振动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24-27页 |
| ·离散振动系统的时间连续状态方程 | 第24-26页 |
| ·离散振动系统的时间离散状态方程 | 第26-27页 |
| ·振动系统模态参数识别 | 第27-38页 |
| ·ERA理论基础 | 第27-32页 |
| ·系统可观性和可控性 | 第27-28页 |
| ·脉冲响应函数 | 第28-29页 |
| ·系统最小实现 | 第29-32页 |
| ·快速相关特征系统实现算法(FERA/DC)理论基础 | 第32-34页 |
| ·模态参数识别 | 第34-38页 |
| ·基于广义逆理论的振动系统物理参数识别 | 第38-39页 |
| ·颤振导数识别 | 第39-40页 |
| ·数值仿真与比较分析 | 第40-45页 |
| ·小结 | 第45-48页 |
| 第3章 均匀风场中桥梁颤振导数识别的风洞试验研究 | 第48-60页 |
| ·引言 | 第48页 |
| ·流线型薄平板模型颤振导数识别 | 第48-54页 |
| ·鄂东公路大桥节段模型颤振导数识别 | 第54-56页 |
| ·小结 | 第56-60页 |
| 第4章 自然风场数值模拟与桥梁抖振力计算 | 第60-73页 |
| ·引言 | 第60页 |
| ·基于谐波合成法的自然风场数值模拟 | 第60-69页 |
| ·一维多变量随机过程模拟 | 第60-63页 |
| ·H ( ω) 的计算 | 第63-65页 |
| ·FFT技术的应用 | 第65-66页 |
| ·数值仿真 | 第66-69页 |
| ·桥梁抖振风荷载 | 第69-72页 |
| ·小结 | 第72-73页 |
| 第5章 紊流风场中桥梁颤振导数识别的随机方法及仿真实现 | 第73-88页 |
| ·引言 | 第73页 |
| ·系统随机状态空间模型 | 第73-74页 |
| ·CSSI算法基础 | 第74-78页 |
| ·数值仿真 | 第78-85页 |
| ·抖振力计算的等效风谱法 | 第78-79页 |
| ·动力系统响应逐步积分法求解 | 第79-81页 |
| ·颤振导数仿真识别 | 第81-85页 |
| ·小结 | 第85-88页 |
| 第6章 紊流风场中桥梁颤振导数识别的风洞试验研究 | 第88-101页 |
| ·引言 | 第88页 |
| ·流线型薄平板模型颤振导数识别 | 第88-93页 |
| ·青岛海湾红岛航道桥斜拉桥方案节段模型颤振导数识别 | 第93-100页 |
| ·紊流风场模拟 | 第94-95页 |
| ·紊流风场主梁断面颤振导数识别 | 第95-100页 |
| ·小结 | 第100-101页 |
| 第7章 考虑随机气动干扰效应的大跨度桥梁颤振导数识别 | 第101-113页 |
| ·引言 | 第101-102页 |
| ·紊流风场中上下游独立桥面颤振导数识别 | 第102-112页 |
| ·上游桥面颤振导数 | 第105-108页 |
| ·下游桥面颤振导数 | 第108-112页 |
| ·小结 | 第112-113页 |
| 结论 | 第113-1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6-121页 |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1-122页 |
| 致谢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