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环境容量与环境综合承载力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8-16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环境容量的概念与分类 | 第9-11页 |
·环境容量的基本概念 | 第9页 |
·环境容量的分类 | 第9-11页 |
·国内外环境容量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发展概况 | 第11页 |
·国内研究发展概况 | 第11-13页 |
·环境综合承载力 | 第13-14页 |
·环境综合承载力定义 | 第13页 |
·环境容量与环境综合承载力的关系 | 第13-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 第16-21页 |
·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 | 第16-19页 |
·水质模型 | 第16页 |
·水环境容量模型 | 第16-19页 |
·大气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大连市环境现状及功能区划 | 第21-29页 |
·水环境现状及水环境功能区划 | 第21-25页 |
·主要水系简介 | 第21页 |
·地表径流情况 | 第21-22页 |
·用水排水情况 | 第22页 |
·大连市地表水功能区划 | 第22-23页 |
·大连市地表水水质现状 | 第23-25页 |
·水质监测断面位置 | 第23-24页 |
·水质现状评价 | 第24-25页 |
·大气环境现状及环境功能区划 | 第25-29页 |
·大气环境现状 | 第25-27页 |
·大气监测点位 | 第25-26页 |
·大气环境现状评价 | 第26-27页 |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大连市环境容量测算基础资料调查与分析 | 第29-38页 |
·环境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 第29-34页 |
·污染源类型 | 第29页 |
·技术路线 | 第29页 |
·资料来源 | 第29-30页 |
·水环境生活污染物入河量计算 | 第30-33页 |
·计算方法 | 第30-31页 |
·计算结果 | 第31-33页 |
·工业污染源调查数据统计 | 第33-34页 |
·工业废水 | 第33页 |
·工业废气 | 第33-34页 |
·水文资料准备 | 第34-38页 |
·技术路线 | 第34页 |
·DEM 数字高程及GIS 水文分析模块 | 第34-35页 |
·线性内插法 | 第35-36页 |
·计算结果 | 第36-38页 |
第五章 环境容量计算分析 | 第38-49页 |
·环境容量评价单元划分 | 第38-40页 |
·水环境容量评价单元划分 | 第38-40页 |
·大气环境容量评价单元划分 | 第40页 |
·边界条件的选择 | 第40页 |
·目标值确定 | 第40页 |
·本底浓度确定 | 第40页 |
·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 第40-42页 |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 第40-41页 |
·大气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 第41-42页 |
·环境容量计算分析 | 第42-49页 |
·评价单元理想环境容量 | 第42-46页 |
·评价单元剩余环境容量 | 第46-48页 |
·市域环境容量分析 | 第48-49页 |
第六章 环境综合承载力研究 | 第49-52页 |
·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方法 | 第49页 |
·大连市环境综合承载力存在超载隐患 | 第49-50页 |
·提高大连市环境综合承载力的对策 | 第50-5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2-55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建议 | 第53-54页 |
·不足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表一 | 第58-60页 |
附表二 | 第60-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