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健康胁迫因子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0页 |
第二章 海洋生态健康的理论基础 | 第10-18页 |
·物理海洋学的理论基础 | 第10-12页 |
·环境海洋学的理论基础 | 第12-13页 |
·海洋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第三章 海洋生态健康的概念及内涵 | 第18-19页 |
·海洋生态健康的概念 | 第18页 |
·海洋生态健康的内涵 | 第18-19页 |
第四章 渤黄海区域海洋生态健康概况与生态健康问题 | 第19-27页 |
·渤黄海区域海洋生态特征 | 第19-23页 |
·封闭性 | 第19-20页 |
·脆弱性 | 第20-21页 |
·敏感性 | 第21页 |
·从自然方面分析 | 第21页 |
·从社会方面分析 | 第21页 |
·集中性 | 第21-23页 |
·城市集中 | 第22页 |
·产业集中 | 第22页 |
·人才集中 | 第22页 |
·资源集中 | 第22-23页 |
·海洋社会经济概况 | 第23页 |
·海洋生态健康问题 | 第23-26页 |
·海洋资源衰退 | 第24页 |
·海洋荒漠化 | 第24页 |
·海水倒灌及地面下沉 | 第24-25页 |
·围海造地、港湾淤积、湿地萎缩 | 第25页 |
·建闸过多和淡水减少 | 第25-26页 |
·海洋生态健康评价因子选择 | 第26-27页 |
·因子选取原则 | 第26页 |
·主导因素原则 | 第26页 |
·相对稳定原则 | 第26页 |
·差异性原则 | 第26页 |
·可操作性原则 | 第26页 |
·评价因素因子的选择 | 第26-27页 |
·海洋生态系统组织结构因素 | 第27页 |
·海洋生态系统活力 | 第27页 |
·海洋生态系统恢复力 | 第27页 |
第五章 海洋生态健康现状分析 | 第27-63页 |
·水环境现状分析 | 第32-49页 |
·监控指标及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评价指标及赋值 | 第33页 |
·指标赋值计算及水环境健康评价方法 | 第33-34页 |
·监测到的水环境状况 | 第34-49页 |
·温度 | 第34页 |
·水色、透明度 | 第34-38页 |
·盐度 | 第38-39页 |
·溶解氧 | 第39-41页 |
·化学耗氧量 | 第41-42页 |
·活性磷酸盐 | 第42-43页 |
·无机氮 | 第43-48页 |
·石油类 | 第48-49页 |
·沉积环境现状分析 | 第49-50页 |
·评价指标及赋值 | 第49-50页 |
·指标赋值及沉积环境评价方法 | 第50页 |
·监测结果及赋值 | 第50页 |
·生物残毒现状分析 | 第50-52页 |
·评价指标及赋值 | 第50-51页 |
·指标赋值及生物残毒评价方法 | 第51页 |
·生物残毒监测结果及评价 | 第51-52页 |
·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 | 第52-63页 |
·评价指标及赋值 | 第52-53页 |
·生物多样性评价方法 | 第53-54页 |
·生物各项指标平均值 | 第53页 |
·生物健康指数及生物健康状况评价 | 第53-54页 |
·浮游植物监测结果及评价 | 第54-63页 |
·浮游植物监测结果 | 第54-56页 |
·浮游动物监测结果 | 第56-59页 |
·底栖生物监测结果 | 第59-62页 |
·生物多样性评价 | 第62-63页 |
第六章 海洋生态健康胁迫因子分析 | 第63-74页 |
·外来物种的入侵 | 第63-68页 |
·外来物种的定义 | 第63页 |
·外来物种入侵的含义 | 第63-64页 |
·外来物种入侵的特征 | 第64-65页 |
·外来物种入侵的机理 | 第65-67页 |
·外来入侵种的入侵过程 | 第67-68页 |
·我国海洋外来物种入侵 | 第68页 |
·海洋污染 | 第68-70页 |
·海洋污染的概念及特点 | 第68页 |
·海洋污染分类 | 第68-70页 |
·全球变化及淡水输入量的减少 | 第70-72页 |
·全球变暖 | 第70页 |
·淡水输入量的减少 | 第70-72页 |
·海水养殖 | 第72页 |
·栖息地改变及丧失 | 第72页 |
·海洋灾害 | 第72-74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