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绪论 | 第13-14页 |
·关于农民工居住权问题的讨论 | 第13-14页 |
1 中国农民工居住问题的提出及其法义解析 | 第14-21页 |
·农民工概述 | 第14-15页 |
·农民工的界定 | 第14-15页 |
·农民工的特点 | 第15页 |
·农民工的分类 | 第15页 |
·中国农民工居住问题的由来 | 第15-19页 |
·现实需要:目前进城务工农民的居住状况 | 第15-16页 |
·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法社会学的综合考察 | 第16-17页 |
·理论回应的需要:法权研究与应对社会现实 | 第17-19页 |
·农民工居住问题的法义解析 | 第19-21页 |
·农民工居住问题的法律性质:居住事实 | 第19页 |
·基于居住事实产生的法律权益:居住权(Residence rights) | 第19-21页 |
2 居住权释义:对弱势者(农民工)的宪政关怀 | 第21-37页 |
·居住权的内涵——宪政视角下的三重分析 | 第21-32页 |
·宏观层次:居住权实体化——国际社会对居住权的普遍继受 | 第21-26页 |
·中观层次:居住权内国化——各国宪政对居住权保障与实现 | 第26-30页 |
·微观层次:居住权平等化——内国部门法对居住权制度的具体落实 | 第30-32页 |
·居住权的权能 | 第32-34页 |
·居住权的消极权能 | 第33-34页 |
·居住权的积极权能 | 第34页 |
·居住权的双重功能 | 第34-37页 |
·社会性功能——保障 | 第34-35页 |
·经济性功能——用益 | 第35-37页 |
3 农民工居住权及其权利链条的展开 | 第37-45页 |
·农民工居住权 | 第37-38页 |
·农民工居住权含义、特征与实质 | 第37页 |
·农民工居住权法律关系 | 第37-38页 |
·农民工居住权与迁徙自由 | 第38-41页 |
·迁徙自由概念 | 第38-39页 |
·迁徙自由与农民工居住权关系 | 第39-41页 |
·农民工居住权与政治性权利行使 | 第41-42页 |
·农民工居住(环境)社区对政治(法律)意识的培养 | 第41页 |
·农民工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实现 | 第41-42页 |
·农民工居住权与以居住社区服务为依托的其他相关权利 | 第42-45页 |
·以居住社区为依托的社区医疗保障 | 第42-43页 |
·以居住地为主的子女受教育权与入学制度改革 | 第43页 |
·以社区为依托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 第43-45页 |
4 构建城市住房保障制度——落实居住权与关怀农民工 | 第45-54页 |
·中国农民工居住权法律保障的制度基础 | 第45-48页 |
·政策依据:依法治国方略与“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的体现 | 第45-46页 |
·法律依据:人权理论与宪法“平等权”——平等的关切、分配与保护 | 第46-47页 |
·经济依据:统一市场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以欧盟居住权立法为例考察 | 第47-48页 |
·构建对农民工居住权的法律(立法)保障制度 | 第48-54页 |
·目前中国住房保障立法状况 | 第48页 |
·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国家住房保障制度的经验借鉴 | 第48-50页 |
·建立居住权法律(立法)保障制度的意义 | 第50-51页 |
·居住权法律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具体措施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