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文献综述 | 第8-14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第一章 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含义、特征、内容及意义 | 第16-28页 |
一、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含义 | 第16-17页 |
(一) 思想道德的含义 | 第16-17页 |
(二) 思想道德教育的含义 | 第17页 |
(三) 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含义 | 第17页 |
二、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特征 | 第17-20页 |
(一) 教育的针对性 | 第18-19页 |
(二) 教育途径的渗透性 | 第19-20页 |
(三) 教育形式的迁移性 | 第20页 |
三、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 第20-24页 |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 第20-21页 |
(二) 集体主义教育 | 第21-22页 |
(三) 法制教育 | 第22-23页 |
(四) 艺德教育 | 第23页 |
(五) 心理健康教育 | 第23-24页 |
四、加强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 | 第24-28页 |
(一) 全面提高高等美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 第24-25页 |
(二) 传承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精神和传统文化底蕴的内在要求 | 第25页 |
(三) 培养出德艺双馨艺术人才的需要 | 第25-26页 |
(四) 提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保障 | 第26-28页 |
第二章 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 | 第28-36页 |
一、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 | 第28-30页 |
(一) 各方重视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 第28页 |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了主渠道作用 | 第28-29页 |
(三) 实践活动专业特色鲜明 | 第29页 |
(四) 教育效果初显 | 第29-30页 |
二、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2页 |
(一) 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有所忽视 | 第30-31页 |
(二) 教育内容有所滞后 | 第31页 |
(三) 教育的实效性不够 | 第31-32页 |
三、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 | 第32-36页 |
(一) 认识存在偏差 | 第32-33页 |
(二) 各教育力量发挥不够充分 | 第33页 |
(三) 教育环境的消极因素影响 | 第33-34页 |
(四) 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加强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 第36-48页 |
一、深化对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科学认识 | 第36-38页 |
(一) 正确认识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 第36页 |
(二) 树立科学的育人理念 | 第36-38页 |
二、整合各方教育力量做好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 第38-41页 |
(一) 发挥非教学部门育人功能 | 第38-39页 |
(二) 发挥校长的人格示范作用 | 第39-40页 |
(三) 发挥辅导员的一线指导作用 | 第40页 |
(四) 发挥教师队伍榜样示范作用 | 第40-41页 |
三、营造良好的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环境 | 第41-42页 |
(一) 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 | 第41-42页 |
(二) 优化社会环境 | 第42页 |
四、健全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相关机制 | 第42-44页 |
(一) 健全工作保障机制 | 第42-43页 |
(二) 完善工作评价激励机制 | 第43-44页 |
五、拓展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途径 | 第44-48页 |
(一) 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环节 | 第44页 |
(二) 丰富团学部门、学生社团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 第44-45页 |
(三) 推广德育隐性课程 | 第45-46页 |
(四) 将思想道德教育全方位融入专业教育之中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参研情况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