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控制的城市隧道智能通风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及课题来源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模糊控制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 第11-12页 |
·模糊控制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2章 首义广场隧道监控系统 | 第16-22页 |
·引言 | 第16页 |
·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 第16页 |
·监控系统功能 | 第16-17页 |
·监控系统构成 | 第17-21页 |
·中央计算机集成信息子系统 | 第18页 |
·交通控制子系统 | 第18页 |
·视频图像监控子系统 | 第18-19页 |
·交通流与环境监控子系统 | 第19-20页 |
·广播通讯和紧急电话子系统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模糊控制在通风监控子系统中的应用 | 第22-40页 |
·引言 | 第22页 |
·模糊控制的系统原理 | 第22-28页 |
·模糊控制的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模糊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24-27页 |
·模糊控制的实现算法 | 第27-28页 |
·模糊控制技术的软件平台 | 第28-29页 |
·模糊控制应用于通风控制 | 第29-34页 |
·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的确定 | 第29页 |
·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的模糊化 | 第29-30页 |
·隶属函数的确定 | 第30-31页 |
·控制规则 | 第31-32页 |
·模糊推理 | 第32页 |
·解模糊 | 第32-34页 |
·模糊控制通风系统的性能分析 | 第34页 |
·模糊控制技术与PID控制的比较 | 第34-38页 |
·模糊控制的优点与不足 | 第34-35页 |
·模糊控制与PID控制技术的比较 | 第35-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通风监控子系统的设计 | 第40-47页 |
·引言 | 第40页 |
·系统主要设备 | 第40-42页 |
·设备列表 | 第40页 |
·设备功能 | 第40-41页 |
·详细的设备规格 | 第41-42页 |
·系统硬件结构 | 第42-43页 |
·系统构成 | 第42页 |
·系统描述 | 第42-43页 |
·系统功能 | 第43-45页 |
·数据显示 | 第43-44页 |
·数据库访问 | 第44页 |
·数据超标报警 | 第44页 |
·模糊控制与手动控制 | 第44-45页 |
·设备自检 | 第45页 |
·系统软件结构与模块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通风监控子系统的实现 | 第47-64页 |
·引言 | 第47页 |
·通风监控子系统软件平台 | 第47-48页 |
·组态软件 | 第47页 |
·组态王 | 第47-48页 |
·系统功能实现 | 第48-60页 |
·数据显示功能实现 | 第48-53页 |
·数据库访问功能实现 | 第53-55页 |
·数据超标报警功能实现 | 第55-57页 |
·模糊控制与手动控制功能实现 | 第57-59页 |
·设备自检功能实现 | 第59-60页 |
·系统实现界面 | 第60-63页 |
·主界面 | 第60-61页 |
·风机显示 | 第61页 |
·风机控制 | 第61-62页 |
·风机预案管理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总结 | 第64页 |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与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