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的成果与结论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生态文明建设对乡镇领导政绩考评的意义 | 第15-23页 |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 第15-17页 |
·是缓解资源环境危机的理性选择 | 第15-16页 |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第16页 |
·是加强社会整体文明建设的内在需要 | 第16-17页 |
·从生态文明视野下看传统乡镇领导政绩考评存在的弊端 | 第17-20页 |
·经济指标至上,政绩考评认定“虚长” | 第17-18页 |
·人本指标不足,政绩考评认定“虚高” | 第18-19页 |
·成本核算忽略,政绩考评认定“虚胖” | 第19-20页 |
·环评指标缺失,政绩考评认定“虚增” | 第20页 |
·生态文明对传统乡镇领导政绩考评的挑战 | 第20-23页 |
·要求由“量为本”向“质为本”转变 | 第21页 |
·要求由“物为本”向“人为本”转变 | 第21页 |
·要求由“增为本”向“和为本”转变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建立绿色政绩考评的行为导向作用 | 第23-30页 |
·绿色政绩的涵义和特点 | 第23-26页 |
·绿色政绩的涵义分析 | 第23-24页 |
·绿色政绩的特点 | 第24-26页 |
·建立绿色政绩考评的作用 | 第26-30页 |
·利于良好政治生态环境的构建 | 第26-27页 |
·利于“人为本”官德修养的强化 | 第27-28页 |
·利于行政成本意识的提高 | 第28页 |
·利于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 第28-30页 |
第四章 乡镇领导绿色政绩考评的设想 | 第30-46页 |
·绿色政绩考评的原则 | 第30-31页 |
·导向性 | 第30页 |
·系统性 | 第30-31页 |
·可测性 | 第31页 |
·可比性 | 第31页 |
·可用性 | 第31页 |
·绿色政绩考评的要素组成 | 第31-40页 |
·第一维度(生态经济综合发展内容要素) | 第32-34页 |
·第二维度(生态社会和谐发展内容要素) | 第34-37页 |
·第三维度(生态资源节用发展内容要素) | 第37-38页 |
·第四维度(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内容要素) | 第38-40页 |
·绿色政绩考评内容要素权重设想的原则 | 第40-41页 |
·“3R”原则 | 第40-41页 |
·发展原则 | 第41页 |
·开门纳谏原则 | 第41页 |
·绿色政绩考评配套机制的建立 | 第41-42页 |
·绿色政绩考评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42-46页 |
·在理念上要坚持“三个转变” | 第42-43页 |
·在模型上要谋求“三个突破” | 第43-44页 |
·在方法上要力争“三个相融”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