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

机理Ⅰ植物缺铁响应机制和信号调控途径

致谢第1-6页
缩略语表第6-8页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5页
目录第15-20页
图表目录第20-22页
文献综述第22-44页
 第1章 机理Ⅰ植物的铁营养吸收及利用机理第23-34页
   ·植物的铁吸收机制第23-26页
     ·通过分泌质子和有机小分子增加铁在根际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第23-24页
     ·增强细胞质膜上各种铁吸收系统的强度来增强根系的铁吸收能力第24-25页
     ·改变根系形态结构,增加铁营养的吸收面积第25-26页
   ·铁在植物体内的运输第26-29页
     ·根系表皮细胞到木质部的径向运输第26-27页
     ·木质部导管中的长距离运输第27-28页
     ·韧皮部中的长距离运输第28-29页
   ·铁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与贮存第29-30页
   ·植物体内铁的再利用第30-31页
   ·植物铁营养的信号调控过程第31-34页
 第2章 微生物在植物铁营养中的潜在作用第34-42页
   ·缺铁植物根系分泌物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第34-36页
   ·土壤微生物改善植物铁营养的可能作用机制 #1第36-41页
     ·根际微生物分泌铁载体,增加土壤中铁的生物有效性 #1第36-39页
     ·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作用,改善植物的铁营养状况 #1第39-41页
   ·小结第41-42页
 第3章 问题的提出、技术路线和拟解决的问题第42-44页
   ·问题的提出第42-43页
   ·技术路线第43页
   ·拟解决的问题第43-44页
研究内容第44-128页
 第一部分 铁吸收机制第45-77页
  第4章 缺铁诱导的侧根增加对植物铁吸收的影响第46-53页
   ·材料与方法第46-47页
     ·植物培养第46-47页
     ·高铁还酶活性、侧根数量及生物量的测定第47页
     ·根系高铁还原酶的定位分析第47页
     ·不同基因型番茄侧根发育与高铁还原酶以及耐缺铁失绿能力之间的关系第47页
   ·结果第47-51页
     ·缺铁处理增加红三叶草的侧根数量第47-48页
     ·缺铁红三叶草的侧根发育对高铁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第48-51页
     ·缺铁条件下侧根发育在番茄耐缺铁能力上的重要作用第51页
   ·讨论第51-53页
  第5章 土壤微生物促进植物铁吸收的可能机制(1)—生长素物质分泌的作用第53-66页
   ·材料与方法第53-58页
     ·土培试验第53-55页
     ·微生物培养试验第55-57页
     ·水培试验第57-58页
   ·结果第58-63页
     ·土壤灭菌对植物生长和铁吸收的影响第58-59页
     ·酚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及耐酚微生物的一些生物学特征第59-61页
     ·结瘤根瘤菌对植物生长和铁吸收的作用第61-62页
     ·微生物合成生长素对根系高铁还原酶的影响第62页
     ·根瘤菌侵染对高铁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第62-63页
   ·讨论第63-66页
     ·土壤微生物在植物铁吸收上的作用第63-64页
     ·根瘤菌在植物铁吸收上的作用第64页
     ·土壤微生物分泌的生长素物质在辅助植物铁吸收上的可能作用机制第64-66页
  第6章 土壤微生物促进植物铁吸收的可能机制(2)—高铁载体分泌的作用第66-77页
   ·材料与方法第66-70页
     ·土培试验第66-67页
     ·土壤样品采集第67页
     ·微生物高铁载体分泌能力的分析第67-68页
     ·土壤微生物DNA提取第68页
     ·16SrDNA片断的PCR扩增和DGGE分析第68-69页
     ·土壤水溶性总酚含量的测定第69页
     ·酚类分泌物对土壤产高铁载体微生物的组成的影响第69-70页
   ·结果第70-72页
     ·植物铁营养状态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70-71页
     ·根际酚类物质的积累对产高铁载体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71-72页
   ·讨论第72-77页
     ·缺铁诱导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与酚类根系分泌物之间的关系第72-73页
     ·缺铁根际微生物分泌的高铁载体在植物铁吸收上的可能作用机制第73-74页
     ·土壤微生物促进机理Ⅰ植物铁吸收机理的模型第74-77页
 第二部分 铁再利用机制第77-89页
  第7章 酚类根系分泌物在根系质外体铁再利用上的作用第78-89页
   ·材料与方法第79-81页
     ·植物培养第79页
     ·酚类化合物的鉴定与测定第79页
     ·营养液中酚类分泌物的去除第79页
     ·叶绿素合成与生物量分析第79-80页
     ·质外体铁含量分析第80页
     ·高铁还原酶活性测定第80页
     ·元素含量分析第80页
     ·酚类分泌物对细胞壁铁的解吸作用第80-81页
   ·结果第81-86页
     ·缺铁诱导的根系酚类物质分泌第81-82页
     ·酚类物质去除对叶绿素合成和植物生长的影响第82-83页
     ·酚类物质去除对根系质外体铁再利用和其他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第83-84页
     ·酚类物质对根系细胞壁铁的解吸作用第84-85页
     ·酚类物质去除对根系高铁还原酶活性和质子分泌的影响第85-86页
   ·讨论第86-89页
 第三部分 环境因素对植物铁营养的影响第89-100页
  第8章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低铁条件下植物铁营养的影响第90-100页
   ·材料与方法第90-92页
     ·水培试验第90-91页
     ·叶绿素含量和生物量分析第91页
     ·NO清除剂cPTIO处理第91页
     ·高铁还原酶活性测定第91页
     ·基因表达分析第91-92页
     ·亚根尖根毛发育观察第92页
     ·元素含量的分析第92页
     ·NO含量原位观察第92页
   ·结果第92-98页
     ·CO_2浓度增加处理对叶绿素合成以及植物生长的影响第92-94页
     ·CO_2浓度增加处理对根系铁还原酶和质子分泌的影响第94-96页
     ·CO_2浓度增加处理对亚根尖根毛发育的影响第96页
     ·CO_2浓度增加处理对铁吸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第96-97页
     ·CO_2浓度增加处理对根系NO含量的影响及其在增加铁吸收中的可能作用第97-98页
   ·讨论第98-100页
 第四部分 铁吸收的调控机制第100-128页
  第9章 根系酚类物质积累对缺铁响应的调控作用第101-116页
   ·材料与方法第102-105页
     ·植物培养第102-103页
     ·TIBA和NPA处理第103页
     ·外源IAA处理第103页
     ·酚类分泌物和质子分泌的测定第103页
     ·根系酚类物质含量的测定第103页
     ·正常供铁根系和缺铁根系中的酚类物质组成差异分析第103页
     ·IAA氧化酶活性的分析第103-104页
     ·根系酚类物质对IAA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104页
     ·根系IAA含量的测定第104-105页
     ·根系质子分泌和高铁还原酶活性的测定第105页
     ·根毛发育的观察第105页
   ·结果第105-111页
     ·IAA极性运输抑制剂对红三叶草缺铁响应的影响第105-108页
     ·缺铁以及IAA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对根系酚类物质积累的影响第108页
     ·IAA处理对缺铁响应的影响第108-109页
     ·根系提取的酚类物质对IAA氧化酶的抑制作用第109-111页
     ·缺铁处理对根系内源IAA含量的影响第111页
   ·讨论第111-116页
     ·IAA在调控缺铁诱导高铁还原酶中的作用第111-112页
     ·IAA在调控缺铁诱导质子分泌中的作用第112页
     ·IAA在调控缺铁诱导亚根尖根毛发育中的作用第112-113页
     ·IAA在红三叶草根系酚类物质分泌中的调控作用第113页
     ·缺铁诱导的根系酚类物质积累与IAA氧化酶之间的关系第113-114页
     ·酚类物质积累、IAA氧化酶活性和IAA含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调控红三叶草缺铁响应上的可能作用第114-116页
  第10章 14-3-3蛋白在调控植物缺铁响应中的作用第116-124页
   ·材料和方法第117-120页
     ·本研究所用的植物材料、载体和菌株第117页
     ·植物培养第117-118页
     ·14-3-3基因沉默表达载体的构建第118页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第118-119页
     ·基因沉默载体接种第119页
     ·缺铁处理与高铁还原酶活性及铁吸收相关基因表达的分析第119-120页
   ·结果第120-122页
     ·PDS沉默症状和VIGS沉默效率第120-121页
     ·14-3-3基因沉默对高铁还原酶活性及铁吸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第121-122页
   ·讨论第122-124页
  第11章 全文总结第124-128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124-126页
   ·创新点第126页
   ·研究展望第126-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48页
个人简历第148-149页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9-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布式智能视觉监控行为分析及语义检索技术研究
下一篇:蛋白质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