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3页 |
1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及病原菌 | 第11-19页 |
·病害分布 | 第11页 |
·症状特点 | 第11-12页 |
·病原生物学 | 第12-13页 |
·分类地位 | 第13页 |
·寄主植物 | 第13-14页 |
·病原菌的传播及病害流行 | 第14页 |
·病原菌的存活及侵染循环 | 第14-15页 |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的防治 | 第15-19页 |
·植物检疫 | 第16页 |
·寄主的抗病性与抗病育种 | 第16-17页 |
·种子健康检测与保健处理 | 第17-18页 |
·农业防治 | 第18页 |
·化学防治 | 第18-19页 |
2 番茄溃疡病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3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的检测方法 | 第21-24页 |
·田间观察 | 第21页 |
·病原分离培养鉴定 | 第21-22页 |
·在番茄和烟草上的致病性测定 | 第22页 |
·紫茉莉接种检测 | 第22-23页 |
·血清学方法检测 | 第23页 |
·脂肪酸甲酷分析 | 第23-24页 |
·噬菌体定型法 | 第24页 |
4 植物病原细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 第24-32页 |
·基因组指纹技术在植物病原细菌群体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25-27页 |
·RAPD基因组指纹技术 | 第25页 |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 第25页 |
·rep-PCR | 第25-27页 |
·植物病原细菌DNA分子检测技术 | 第27-30页 |
·分子杂交检测法 | 第28页 |
·经典PCR技术在植物病原细菌检测中的应用 | 第28页 |
·独有基因 | 第28-29页 |
·质粒 | 第29页 |
·核糖体 | 第29-30页 |
·转录间隔区ITS | 第30页 |
·实时荧光PCR技术及应用 | 第30-31页 |
·杂交检测的新进展 | 第31-32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2-33页 |
·研究目的 | 第32页 |
·研究意义 | 第32-33页 |
第二章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血清学的研究与应用 | 第33-4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3-35页 |
·菌株 | 第33-34页 |
·试剂 | 第34-35页 |
·仪器及耗材 | 第35页 |
2 抗血清的制备 | 第35-39页 |
·实验动物 | 第35页 |
·免疫抗原的制备 | 第35-36页 |
·佐剂抗原的制备 | 第36页 |
·免疫注射与抗血清的提取 | 第36-37页 |
·抗血清效价的测定 | 第37页 |
·抗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的提取与纯化 | 第37-39页 |
·采用硫酸铵沉淀法进行粗提,操作步骤如下: | 第37-38页 |
·采用葡聚糖凝胶过滤层析法纯化粗提的IgG | 第38-39页 |
·抗血清的特异性测定 | 第3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4页 |
·自制抗血清的效价测定 | 第39-40页 |
·自制抗血清的特异性 | 第40-43页 |
·间接ELISA法的检测稳定性 | 第43-44页 |
·间接ELISA法的检测灵敏度 | 第44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44-46页 |
第三章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的PCR检测方法的研究 | 第46-5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供试材料 | 第46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46页 |
·菌株的培养保存与菌悬液配制及病组织的预处理 | 第46-47页 |
·常规PCR检测 | 第47页 |
·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 | 第4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常规PCR检测 | 第47-48页 |
·常规PCR检测的特异性 | 第48-49页 |
·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 | 第49-50页 |
·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的特异性 | 第50-51页 |
·常规PCR方法与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效果的比较 | 第51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51-53页 |
第四章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的菌系分化的研究 | 第53-6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6页 |
·试验菌株 | 第53-54页 |
·菌株的培养保存与菌悬液配制及处理 | 第54页 |
·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54-55页 |
·ERIC-PCR和BOX-PCR特异性引物 | 第55页 |
·PCR扩增 | 第55页 |
·对ERIC-PCR和BOX-PCR的两种指纹图谱的聚类分析方法 | 第55-5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6-59页 |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基因组的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 | 第56页 |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基因组的BOX-PCR指纹图谱分析 | 第56-58页 |
·ERIC-PCR与BOX-PCR两种结果的比较分析 | 第58-59页 |
3 讨论与结论 | 第59-62页 |
·Rep-PCR技术可快速区分菌株间的遗传差异 | 第59页 |
·Rep-PCR技术可用于快速监测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 第59-60页 |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的遗传分群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关系 | 第60-6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2-65页 |
1 关于自制抗血清和间接法 ELISA检测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 | 第62页 |
2 常规PCR法与实时荧光PCR法检测Cmm效果的比较 | 第62-63页 |
3 关于REP-PCR在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遗传多样性上的研究 | 第63-65页 |
·比较ERIC与BOX两种引物在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遗传多样性的应用 | 第63-64页 |
·BOX引物用于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64页 |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的遗传分群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关系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73页 |
附录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