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史学理论论文--史学史论文--中国论文

俞正燮考据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绪论第8-16页
 一、 选题的依据与研究意义第8-9页
 二、 学术研究回顾第9-12页
 三、 概念界定第12-14页
 四、 创新与不足第14-16页
第一章 俞正燮生平与学术渊源第16-30页
 第一节 生平概述第16-19页
 第二节 学术渊源第19-30页
  一、 师承考辨第19-21页
  二、 考据学成因第21-30页
第二章 俞正燮考据学成就第30-71页
 第一节 音韵考证第30-36页
  一、 反切法起源研究第30-32页
  二、 还音字研究第32-36页
 第二节 文献校勘第36-43页
  一、 所校勘文献第36-38页
  二、 “误者当改,不同者不当改”的校勘原则第38-41页
  三、 理校为主的校勘方法第41-43页
 第三节 名物制度考证第43-53页
  一、 婚礼制度考第43-47页
  二、 田制考第47-49页
  三、 官制考第49-53页
 第四节 历史考证第53-63页
  一、 考人第53-59页
  二、 考事第59-63页
 第五节 边疆史地考证第63-71页
  一、 俄罗斯及中俄关系考第63-67页
  二、 边疆民族关系考第67-68页
  三、 台湾考第68-71页
第三章 俞正燮考据方法第71-89页
 第一节 钩稽法第71-74页
 第二节 简明理证法第74-76页
 第三节 归纳法与演绎法第76-81页
 第四节 比较法第81-83页
 第五节 观察调查法第83-84页
 第六节 其它方法举隅第84-89页
第四章 俞正燮考据学思想第89-100页
 第一节 实事求是空所依傍第89-95页
 第二节 立足时代经世致用第95-100页
结语第100-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0-111页
后记第111-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战期间美国红十字会的发展壮大
下一篇: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等级观念对比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