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人工智能与人工生命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2页 |
| ·人工智能与人工生命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小型生态系统的引入 | 第13-14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研究的指导原则与基本内容 | 第16-28页 |
| ·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原则 | 第16-17页 |
| ·知识表示 | 第17-21页 |
| ·知识表示与推理的关系 | 第17-19页 |
| ·知识表示的种类 | 第19-20页 |
| ·知识表示的实用化问题 | 第20页 |
| ·两种常见的知识表示方法 | 第20-21页 |
| ·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学派 | 第21-25页 |
| ·符号主义 | 第21-22页 |
| ·联结主义 | 第22-23页 |
| ·行为主义 | 第23-25页 |
| ·人工生命 | 第25-27页 |
| ·人工生命模型 | 第25页 |
| ·人工生命模型的特点 | 第25-26页 |
| ·人工生命体的行为选择 | 第26页 |
| ·人工生命体的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小型生态系统的人工生命个体模型 | 第28-43页 |
| ·人工生命个体模型建立思想 | 第28页 |
| ·自组织系统 | 第28-31页 |
| ·Boid鸟群 | 第28-29页 |
| ·蚁群聚类算法 | 第29页 |
| ·自组织的特征 | 第29-30页 |
| ·对自组织现象的一些分析 | 第30-31页 |
| ·自组织系统的优点 | 第31页 |
| ·生命模型 | 第31-34页 |
| ·生命个体应遵循的规则 | 第31-32页 |
| ·对立统一规律 | 第32页 |
| ·生命个体属性与基因表示 | 第32-34页 |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第34-39页 |
| ·简单生态系统模型的稳定性 | 第34-37页 |
| ·本文的生态系统模型稳定性 | 第37-39页 |
| ·遗传算法 | 第39-40页 |
| ·经典遗传算法 | 第39-40页 |
| ·遗传算法的优点 | 第40页 |
| ·本文采用的遗传算法 | 第40页 |
| ·系统设计 | 第40-42页 |
| ·生命个体的类结构图 | 第41页 |
| ·个体管理器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小型生态系统的生命个体智能模型 | 第43-61页 |
| ·逻辑 | 第43-45页 |
| ·基于时空属性的事件描述 | 第43-44页 |
| ·本文采用的因果逻辑 | 第44页 |
| ·基于多分辨率的时空逻辑模型 | 第44-45页 |
| ·Self-Organize Businessman Network模型 | 第45-50页 |
| ·简单因果逻辑的表示 | 第46-47页 |
| ·或逻辑的表示 | 第47-48页 |
| ·与逻辑的表示 | 第48页 |
| ·中间商结点间的协同竞争 | 第48-50页 |
| ·中间商结点的生成 | 第50页 |
| ·生命个体的智能模拟 | 第50-53页 |
| ·通用问题求解原理(GPS) | 第51-52页 |
| ·通用问题递归求解步骤 | 第52页 |
| ·中间—结局分析 | 第52页 |
| ·GPS求解路径出错的辨别方法 | 第52页 |
| ·生命个体的行为选择 | 第52-53页 |
| ·核心代码 | 第53-58页 |
| ·个体管理器核心代码 | 第53-55页 |
| ·个体的感知与智能模拟核心代码 | 第55-58页 |
| ·实验仿真 | 第58-59页 |
| ·实验一 | 第58-59页 |
| ·实验二 | 第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