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写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5页 |
前言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17-27页 |
1. 全球烟草流行情况 | 第17-18页 |
2. 吸烟的健康危害和疾病负担 | 第18-21页 |
3. 全球烟草控制目标和策略措施 | 第21-22页 |
4. 中国烟草控制进展和政策 | 第22-23页 |
5. 我国烟草控制面临困难和挑战 | 第23-24页 |
6. 研究意义 | 第24-26页 |
7. 研究目的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27-43页 |
1. 研究框架 | 第27-2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8-31页 |
3. 研究对象和资料来源 | 第31-33页 |
4. 调查内容 | 第33-36页 |
5. 调查方法和资料收集 | 第36-39页 |
6. 数据录入和资料分析 | 第39-40页 |
7. 分析指标和操作定义 | 第40-41页 |
8. 研究过程质量控制和评估 | 第41-43页 |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43-92页 |
1. 研究区域基本概况 | 第43-45页 |
·社会经济状况概述 | 第43-44页 |
·区域卫生资源和居民健康状况 | 第44-45页 |
2. 调查对象及其基本特征 | 第45-49页 |
·定量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 第45-47页 |
·定性调查与样本特征 | 第47-49页 |
3. 人群疾病总死亡水平、分布和趋势 | 第49-57页 |
·2006年居民疾病死亡状况和死因顺位 | 第49-50页 |
·2006年不同年龄组主要疾病死亡率和死因构成 | 第50-52页 |
·2006年居民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 第52-54页 |
·2002~2006年居民疾病死亡变化趋势 | 第54-57页 |
4. 吸烟归因疾病死亡效应 | 第57-66页 |
·人群吸烟归因分值 | 第57-58页 |
·2006年人群吸烟归因疾病死亡数 | 第58-62页 |
·2006年人群吸烟归因潜在寿命损失 | 第62-64页 |
·2002~2006年人群吸烟归因死亡效应 | 第64-66页 |
5. 大众人群对烟草和控烟措施的认知和反应 | 第66-79页 |
·调查对象吸烟和戒烟行为 | 第66-70页 |
·吸烟者的戒烟愿望和状况 | 第70页 |
·调查对象吸烟相关知识 | 第70-72页 |
·对吸烟和控烟措施的知晓和态度 | 第72-74页 |
·调查对象对 FCTC认知和反应 | 第74-78页 |
·现实环境的认知和评估 | 第78-79页 |
6. 青少年吸烟与控烟措施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 第79-88页 |
·调查对象的吸烟和戒烟行为 | 第79-81页 |
·青少年学生吸烟相关知识 | 第81-82页 |
·青少年学生吸烟相关态度 | 第82-83页 |
·青少年学生对控烟措施的知晓和认知 | 第83-88页 |
7. 吸烟和控烟策略定性分析研究 | 第88-92页 |
·对吸烟危害的认知 | 第88页 |
·烟草控制措施的认知和态度 | 第88-90页 |
·社会吸烟现象和环境评价 | 第90-91页 |
·对我国控烟政策信心和阻力的认识 | 第91-92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92-103页 |
1. 与吸烟危险因素密切相关的NCD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 | 第92-93页 |
2. 吸烟归因疾病效应和健康影响 | 第93-95页 |
3. 青少年学生吸烟问题不容忽视 | 第95页 |
4. 青少年吸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 | 第95-97页 |
5. 成年人群吸烟状况和认知反应不容乐观 | 第97-98页 |
6. 预防和控制烟草使用及健康影响是公共卫生的优先和重点工作 | 第98-100页 |
7. 吸烟状况和烟草控制环境不容乐观的原因诊断 | 第100-101页 |
8.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 第101-10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03-108页 |
1. 结论 | 第103-105页 |
2. 建议 | 第105-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附录1: 吸烟相关疾病分类和编码 | 第115-116页 |
附录2: 综述 | 第116-126页 |
附录3: 已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 第126-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