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7-13页 |
| 1、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 2、选题的实际意义 | 第8页 |
| 3、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 4、本文的主要观点 | 第11页 |
| 5、核心概念之界定 | 第11-12页 |
| 6、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 7、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第一章 奉贤区财政转移支付现状分析 | 第13-25页 |
| 第一节 奉贤区财政管理体制沿革 | 第14-18页 |
| 1、1988年"包干上缴"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 第14-15页 |
| 2、1994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 第15-16页 |
| 3、2006年分税制基础上市财税体制改革 | 第16页 |
| 4、各时期运行的特点 | 第16-18页 |
| 第二节 奉贤区财政转移支付现状 | 第18-22页 |
| 1、税收返还 | 第18-20页 |
| 2、财力性转移支付 | 第20-22页 |
| 3、专项转移支付 | 第22页 |
| 第三节 奉贤区财政转移支付的积极作用和成效 | 第22-25页 |
| 1、缓解了经济薄弱区财政困难,保证区级政府正常运转 | 第23页 |
| 2、促进分税制改革顺利实施,为财政体制改革的发展奠定基础 | 第23-24页 |
| 3、形成相对规范的财力分配机制,初步体现均等化效果 | 第24-25页 |
| 4、转变了地方政府观念,政府自求发展的意识强化 | 第25页 |
| 第二章 分税制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 第25-34页 |
| 第一节 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在区级财政上的表现 | 第25-31页 |
| 1、财政转移支付立法工作滞后 | 第25-26页 |
| 2、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不合理 | 第26-27页 |
| 3、财政转移支付模式过于单一 | 第27-28页 |
| 4、财政转移支付结构不合理 | 第28-29页 |
| 5、财政转移支付分配不规范 | 第29-30页 |
| 6、财政转移支付缺乏有效监督 | 第30-31页 |
| 第二节 财政转移支付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1-34页 |
| 1、财政收支匹配失当造成结构性失衡 | 第31-32页 |
| 2、旧财政体制影响转移支付结构优化 | 第32-33页 |
| 3、政府职能的"缺位"和"越位"使转移支付缺乏目标 | 第33页 |
| 4、预算体系的不完整制约转移支付规范性 | 第33-34页 |
| 5、基础统计数据不准确影响转移支付科学性 | 第34页 |
| 第三章 国外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概况及启示 | 第34-40页 |
| 第一节 国外的转移支付概况 | 第34-38页 |
| 1、以专项转移支付为主——美国 | 第34-35页 |
| 2、以纵横交错的转移支付模式为特色——德国 | 第35-36页 |
| 3、以均等化为特色——加拿大 | 第36-37页 |
| 4、高度集权的典型——日本 | 第37-38页 |
| 第二节 各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启示 | 第38-40页 |
| 1、转移支付目标明确 | 第38页 |
| 2、转移支付制度法制化 | 第38页 |
| 3、事权财权划分清晰 | 第38-39页 |
| 4、转移支付标准公式化 | 第39-40页 |
| 5、转移支付形式主次分明 | 第40页 |
| 第四章 规范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思路 | 第40-51页 |
| 第一节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定位和原则 | 第40-42页 |
| 1、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定位 | 第40-41页 |
| 2、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原则 | 第41-42页 |
| 第二节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模式选择 | 第42-44页 |
| 第三节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政策取向 | 第44-51页 |
| 1、合理划分事权财权,确定适度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 | 第44-46页 |
| 2、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制化 | 第46-47页 |
| 3、建立健全财政转移支付的监督机制 | 第47页 |
| 4、简化财政转移支付形式,规范测算方法 | 第47-50页 |
| 5、相关配套措施 | 第50-51页 |
| 结语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