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现代化机遇的涵义 | 第11-13页 |
(一) 机遇的涵义 | 第11-12页 |
(二) 现代化机遇的涵义 | 第12-13页 |
二、近代以前中国的现代化机遇 | 第13-20页 |
(一) 近代以前中国产生现代化机遇的条件 | 第13-16页 |
1、新航道的开辟及影响 | 第13-14页 |
2、19世纪前中国商品经济的萌芽 | 第14-15页 |
3、马嘎尔尼访华 | 第15-16页 |
(二) 近代以前中国错失现代化机遇的原因 | 第16-20页 |
1、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守心理 | 第16-17页 |
2、传统中国人的华夷意识 | 第17-18页 |
3、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人口的极度膨胀 | 第18-20页 |
三、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的现代化机遇 | 第20-28页 |
(一)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出现现代化机遇的条件 | 第20-24页 |
1、欧洲、北美的政治革命及工业革命 | 第20-21页 |
2、“中体西用”的浪潮 | 第21-22页 |
3、洋务运动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 第22-24页 |
(二)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错失现代化机遇的原因 | 第24-28页 |
1、中国主动迎接现代化挑战的意识薄弱,苟且偷安的封闭心态占据社会主流 | 第24-25页 |
2、官僚的腐化和顽固 | 第25-26页 |
3、西方列强的掠夺 | 第26-28页 |
四、民国初年中国的现代化机遇 | 第28-35页 |
(一) 民国初年中国出现现代化机遇的条件 | 第28-31页 |
1、资本主义世界现代化的普遍成功及科技的迅猛发展 | 第28-29页 |
2、辛亥革命的胜利对中国现代化的探索产生重要影响 | 第29-30页 |
3、辛亥革命后中国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 第30-31页 |
(二) 民国初年中国错失现代化机遇的原因 | 第31-35页 |
1、南京临时政府脆弱的社会基础 | 第31-32页 |
2、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面临的历史罕见的权威真空和政权机构的损害 | 第32-33页 |
3、国内军阀的连年混战 | 第33-35页 |
五、南京国民政府的现代化机遇 | 第35-43页 |
(一)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出现现代化机遇的条件 | 第35-39页 |
1、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 第35-36页 |
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 第36-37页 |
3、国民党的“黄金十年” | 第37-39页 |
(二) 南京国民政府错失这次机遇的原因 | 第39-43页 |
1、南京国民政府国家权威的缺失 | 第39-40页 |
2、南京国民政府在农村问题和土地问题上的失误 | 第40-41页 |
3、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 第41-43页 |
六、近代中国错失现代化机遇的启示 | 第43-51页 |
(一) 中国的现代化必须推翻专制主义政权 | 第43-44页 |
(二) 中国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 | 第44页 |
(三) 中国的现代化必须有一个高效、廉洁具有现代化取向的现代政党 | 第44-45页 |
(四) 中国现代化仍必须坚持以思想文化现代化为先导,以工业化为核心 | 第45-46页 |
(五) 中国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开放政策和发展模式 | 第46-48页 |
(六) 中国的现代化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权威性的国家政权 | 第48-49页 |
(七) 人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主体 | 第49-50页 |
(八) 中国的现代化必须正确的解决农村问题,有效的推动农村的发展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