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6页 |
ABSTRACT | 第16-21页 |
导言 | 第21-25页 |
第一章 技术设计:技术哲学研究的新论域 | 第25-43页 |
第一节 技术设计:当代技术哲学发展的内在意涵 | 第25-29页 |
第二节 技术设计的多重解释及其概念界定 | 第29-32页 |
第三节 技术设计的哲学研究维度 | 第32-38页 |
第四节 哲学视阈下技术设计的研究进路 | 第38-40页 |
第五节 技术设计视角对技术哲学研究的意义 | 第40-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二章 技术哲学研究传统中的技术设计思想 | 第43-67页 |
第一节 工程主义传统中以工具理性为特征的技术设计 | 第43-51页 |
一、工程主义的理论前设 | 第43-45页 |
二、工程主义中技术设计的工具理论 | 第45-47页 |
三、工具理性之技术设计的思想特征 | 第47-51页 |
第二节 人文主义传统中以人本理念为根本的技术设计 | 第51-59页 |
一、人文主义的历史传统 | 第51-56页 |
二、以人为本之技术设计的思想特征 | 第56-59页 |
第三节 当代技术哲学研究中经验转向的多样性技术设计构想 | 第59-65页 |
一、打开技术“黑箱”的“经验转向” | 第59-62页 |
二、经验转向的方式—经验性描述 | 第62-63页 |
三、描述性话语下的当代技术设计 | 第63-65页 |
小结 | 第65-67页 |
第三章 技术设计的表现形式与时代特征 | 第67-101页 |
第一节 技术设计的一般特征 | 第67-70页 |
一、技术设计是人类理智的逻辑展示 | 第67-68页 |
二、技术设计的发展根植于时代变革 | 第68-69页 |
三、科学是技术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69-70页 |
第二节 前工业时代的技术设计:实用工具及饰品 | 第70-78页 |
一、前工业时代技术设计的思维方式 | 第70-72页 |
二、生存论意义上的古代技术设计 | 第72-74页 |
三、作为实用技艺的古代技术设计 | 第74-76页 |
四、实用的人本主义的先秦技术设计 | 第76-78页 |
第三节 工业化生产的技术设计:一般动力机和工具机 | 第78-89页 |
一、科学与技术从分离走向结合 | 第78-81页 |
二、机器大工业前期的工厂手工业 | 第81-84页 |
三、以动力机和工具机为代表的工业化生产的技术设计 | 第84-89页 |
第四节 后工业社会的技术设计:功能化和人性化的知识产业 | 第89-98页 |
一、后工业社会技术设计的内容 | 第89-93页 |
二、后工业社会技术设计的特点 | 第93-96页 |
三、后工业社会技术设计的新形态—知识产业 | 第96-98页 |
小结 | 第98-101页 |
第四章 当代技术设计的认知思考 | 第101-147页 |
第一节 以基础主义为基点的技术设计的真理观 | 第101-111页 |
一、形而上学的形成 | 第101-106页 |
二、工具理性的形成 | 第106-111页 |
第二节 以非理性认知为突破口的技术设计的生命意识 | 第111-124页 |
一、非理性主义的产生 | 第112-115页 |
二、非理性主义的形成 | 第115-120页 |
三、反理性主义的形成 | 第120-124页 |
第三节 以整体主义为宏观尺度的技术设计的系统认识 | 第124-135页 |
一、整体主义的理论渊源 | 第124-128页 |
二、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中的整体观 | 第128-131页 |
三、现代系统科学为技术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 | 第131-135页 |
第四节 当代技术设计认知的生成机制 | 第135-142页 |
一、宏观向度:整体性思维构成技术设计的根本语境 | 第135-137页 |
二、中观向度:分析性思维构成技术设计的理性基础 | 第137-139页 |
三、微观向度:非理性思维构成技术设计的生发节点 | 第139-141页 |
四、生成机制:整体性思维、分析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的有机统一 | 第141-142页 |
第五节 当代技术设计认知的一般方法论 | 第142-145页 |
一、从简单性到复杂性 | 第142-143页 |
二、从精确性到模糊性 | 第143-144页 |
三、从现实性到虚拟性 | 第144-145页 |
小结 | 第145-147页 |
第五章 技术设计的人学解读 | 第147-187页 |
第一节 技术设计史是人类生存意志展现的缩影 | 第147-154页 |
一、技术与人类同在 | 第147-150页 |
二、技术设计映照了人类的生存历程 | 第150-154页 |
第二节 技术设计的进步是人的存在本质的张扬 | 第154-160页 |
一、技术是人的一种生存维度 | 第154-156页 |
二、技术设计的进步是人本质的不断完善 | 第156-160页 |
第三节 技术设计展现劳动实践的人格品质 | 第160-168页 |
一、技术设计表现出人类实践的向度和能力 | 第161-164页 |
二、技术设计拓展了人类生产的广度和深度 | 第164-168页 |
第四节 技术设计的时代进步展现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 | 第168-172页 |
一、生活世界是人类生存的根本语境 | 第168-170页 |
二、技术编码是人类生活方式变革的根本机制 | 第170-172页 |
第五节 技术设计展现人类多样化的文化存在 | 第172-179页 |
一、人类多样化文化背景下的技术设计 | 第173-176页 |
二、技术设计在文化生存中获得历练 | 第176-179页 |
第六节 技术设计的进步是人的自由本质实现的基础 | 第179-185页 |
一、技术设计促使当代人类生活方式走向技术化 | 第180-181页 |
二、技术设计促进当代人类生活方式走向功能化 | 第181-183页 |
三、技术设计促成当代人类生活方式走向消费至上 | 第183-185页 |
小结 | 第185-187页 |
结论 | 第187-189页 |
参考文献 | 第189-195页 |
致谢 | 第195-196页 |
附录 | 第196-1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