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与组播技术在流媒体中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传统流媒体模型——客户端/服务器(C/S)模型 | 第11-12页 |
·基于CDN的内容发布方式 | 第12-13页 |
·基于P2P技术的流媒体模型 | 第13-14页 |
·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6-17页 |
第2章 流媒体应用层组播技术相关理论 | 第17-31页 |
·P2P技术 | 第17-21页 |
·P2P结构 | 第18-19页 |
·P2P技术特点 | 第19-20页 |
·P2P技术的应用现状 | 第20-21页 |
·流媒体技术 | 第21-26页 |
·流式传输 | 第21-22页 |
·主要的实时流式传输协议介绍 | 第22-24页 |
·流媒体直播实现原理 | 第24-25页 |
·P2P的流媒体发布系统的优势 | 第25-26页 |
·应用层组播技术 | 第26-30页 |
·IP组播技术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应用层组播的基本思想 | 第28-29页 |
·应用层组播的优点和缺点 | 第29-30页 |
·应用层组播的应用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流媒体应用层组播模型分析 | 第31-38页 |
·树状组播模型 | 第31-32页 |
·基于GOSSIP协议的模型 | 第32-37页 |
·节点的加入与管理 | 第33-34页 |
·数据的表示及交换 | 第34-35页 |
·数据的调度算法 | 第35-36页 |
·错误恢复及伙伴优化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PP-VIDEO系统模型设计 | 第38-54页 |
·系统结构 | 第38-40页 |
·任务管理策略 | 第40-42页 |
·组播网络管理 | 第42-49页 |
·节点标识 | 第43-44页 |
·节点加入 | 第44-46页 |
·节点之间的关系维护 | 第46-47页 |
·节点退出 | 第47-48页 |
·最优节点的选择策略 | 第48-49页 |
·缓存设计 | 第49-50页 |
·数据调度策略 | 第50-51页 |
·网络通信模块设计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PP-VIDEO系统实现 | 第54-69页 |
·系统介绍 | 第54页 |
·应用层组播网络模块 | 第54-61页 |
·节点标识 | 第56-58页 |
·节点加入 | 第58-60页 |
·节点之间的关系维护 | 第60-61页 |
·缓存模块 | 第61-62页 |
·数据调度模块 | 第62-63页 |
·任务模块 | 第63-64页 |
·网络通信模块 | 第64-68页 |
·系统中的消息 | 第64-65页 |
·Session类 | 第65-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PP-VIDEO算法仿真 | 第69-74页 |
·NS2基本原理和结构 | 第69-70页 |
·系统仿真程序设计 | 第70-71页 |
·仿真实验过程及分析 | 第71-73页 |
·节点的播放延时 | 第71-72页 |
·缓冲次数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