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导论 | 第9-15页 |
|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9-11页 |
|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 ·规范分析与简单实证相结合 | 第11-12页 |
| ·多学科研究与归纳推理 | 第12页 |
| ·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相结合 | 第12页 |
| ·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相结合 | 第12-13页 |
| ·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 第13-14页 |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 2. 公共产品供给的基本理论 | 第15-28页 |
| ·公共产品的内涵和特征 | 第15-18页 |
| ·公共产品供给的基本理论 | 第18-20页 |
| ·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失灵与供给主体选择 | 第18-19页 |
| ·公共产品的最优生产理论 | 第19-20页 |
| ·公共产品供给的均衡分析—林达尔均衡模型 | 第20-22页 |
| ·农村公共产品理论分析 | 第22-28页 |
| ·农村公共产品的内涵和分类 | 第22-23页 |
| ·农村公共产品的性质 | 第23-24页 |
| ·财政分权与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 | 第24-25页 |
| ·最优供给理论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借鉴 | 第25-28页 |
| 3. 国外部分国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分析及借鉴 | 第28-34页 |
| ·部分国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分析 | 第28-32页 |
| ·日本 | 第28-29页 |
| ·韩国 | 第29-30页 |
| ·泰国 | 第30-31页 |
| ·印度 | 第31-32页 |
| ·国外经验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几点借鉴 | 第32-34页 |
| 4.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分析 | 第34-52页 |
| ·现阶段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困境 | 第34-42页 |
| ·税费改革带来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困境 | 第34-35页 |
| ·总量供给严重不足 | 第35-36页 |
| ·供给种类的结构性失衡 | 第36-37页 |
| ·主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 第37-42页 |
| ·造成供给困境的原因 | 第42-52页 |
| ·利益主体间的供给博弈分析 | 第42-49页 |
| ·供给主体不明确,农民负担重 | 第49页 |
| ·供给体制存在缺陷 | 第49-52页 |
| 5. 关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发展思路的思考 | 第52-61页 |
| ·通过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财政保障制度 | 第53-55页 |
| ·建立完善综合的治理绩效考核机制 | 第53页 |
| ·进一步规范财政转移支付的标准和程序 | 第53-54页 |
| ·加强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法制监督 | 第54-55页 |
| ·供给主体和资金来源多元化 | 第55-58页 |
| ·供给主体和资金来源多元化的可能性分析 | 第55-56页 |
| ·供给主体和资金来源多元化的模式探索 | 第56-58页 |
| ·供给效率提高创新 | 第58-61页 |
| ·供给决策模式创新 | 第58-60页 |
| ·改革现行农村行政管理体制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后记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