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生命权之损害赔偿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生命权救济的一般理论 | 第10-17页 |
一、生命权法律保护的历史沿革 | 第10-11页 |
(一) 同态复仇时期 | 第10页 |
(二) 选择赔偿时期 | 第10页 |
(三) 强制赔偿时期 | 第10-11页 |
(四) 全面赔偿时期 | 第11页 |
二、侵害生命权的法律责任 | 第11-16页 |
(一) 侵害生命权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之区别 | 第11-12页 |
(二) 侵害生命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12-15页 |
(三) 侵害生命权的免责事由 | 第15-16页 |
三、生命权的难以评估性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侵害生命权的财产损害赔偿 | 第17-26页 |
一、侵害生命权损害赔偿的法律特征 | 第17-18页 |
(一) “生命”无法赔偿 | 第17页 |
(二) 形态多样化:即时死亡与嗣后死亡 | 第17-18页 |
(三) 非财产损害巨大 | 第18页 |
二、侵害生命权的财产损害 | 第18-20页 |
(一) 所受损失 | 第19页 |
(二) 所失利益 | 第19-20页 |
三、近亲属及第三人享有的财产损害赔偿 | 第20-23页 |
(一) 近亲属享有的财产损害赔偿 | 第21-23页 |
(二) 第三人享有的财产损害赔偿 | 第23页 |
四、“同命不同价”的问题剖析 | 第23-26页 |
(一) 死亡赔偿金的性质 | 第24页 |
(二) 问题之根源 | 第24-26页 |
第三章 侵害生命权的非财产损害赔偿 | 第26-33页 |
一、非财产损害赔偿之于生命权的意义 | 第26-28页 |
(一) 非财产损害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的关系 | 第26-27页 |
(二) 生命权的不可评估性与非财产损害赔偿 | 第27-28页 |
(三) 侵害生命权之非财产损害——在我国的发展 | 第28页 |
二、受害人享有的非财产损害赔偿请求权 | 第28-30页 |
(一) 嗣后死亡的受害人请求权 | 第28-29页 |
(二) 即时死亡的受害人的请求权 | 第29-30页 |
三、受害人的近亲属享有的非财产损害赔偿请求权 | 第30-31页 |
(一) 近亲属非财产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 | 第30-31页 |
(二) 近亲属非财产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制 | 第31页 |
(三) 请求权的顺位问题 | 第31页 |
四、第三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我国生命权损害赔偿制度的缺陷及对策 | 第33-40页 |
一、我国侵害生命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33页 |
二、我国现行侵害生命权损害赔偿制度之立法缺陷 | 第33-36页 |
(一) 立法机构的多重性及立法标准的不统一性 | 第34页 |
(二) 所失利益损失计算上的定额化 | 第34-35页 |
(三) 非财产损害赔偿标准的抽象性与不确定性 | 第35-36页 |
三、完善我国生命权损害赔偿制度之对策 | 第36-40页 |
(一) 侵权法制度内的对策 | 第36-38页 |
(二) 侵权法制度外的对策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附录一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