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出现及其重建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9页
一、关于信仰概念的表述第9-15页
 (一) 关于信仰的概念第9-10页
 (二) 关于信仰的三个概念层次第10-12页
 (三) 信仰的类型分析第12-15页
二、西方哲学中的信仰第15-19页
 (一) 西方现代哲学产生的社会背景第15页
 (二) 西方哲学对信仰的审视第15-17页
 (三) 对后现代主义中信仰认识的评价第17-19页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信仰本质与特点第19-24页
 (一)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第19-20页
 (二)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特点第20-22页
 (三) 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易混淆的几个概念的区分第22-24页
四、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史发展形态第24-30页
 (一)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西方的历史考察第24页
  1. 西方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高潮期第24页
  2. 西方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低潮期第24页
 (二)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的历史考察第24-26页
  1.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的传播期第25页
  2.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的发展期第25页
  3.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的挫折期第25页
  4.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的迷茫期第25-26页
 (三)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历史地位的确立第26-30页
  1. 价值性角度的合理性第26页
  2. 科学性角度的合理性第26-27页
  3. 实践性角度的合理性第27-28页
  4. 理论思维角度的合理性第28-30页
五、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第30-38页
 (一)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第30-31页
  1. 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乏第30页
  2. 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价值观念的扭曲第30-31页
 (二) 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表现第31-34页
  1. 马克思主义信仰主导地位的动摇第31-32页
  2. 马克思主义信仰控制力的弱化第32-33页
  3. 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内容科学性的偏离第33-34页
 (三) 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出现的原因分析第34-38页
  1. 国内客观环境的严峻第34-35页
  2. 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第35页
  3. 党风党纪的腐败第35-36页
  4. 理论宣传教育的弱化第36-37页
  5. 信仰方式的多元化第37-38页
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建第38-43页
 (一)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建的方法与途径第38-40页
  1. 对多元信仰内容进行哲学上批判继承第38-39页
  2.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自身理论发展第39页
  3. 积极开拓马克思主义信仰重建的新方法第39-40页
 (二) 马克思主义信仰重建的意义第40-43页
  1. 有助于促进现代化的建设第40-41页
  2. 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第41-42页
  3. 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42-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农民政治参与
下一篇:新世纪国民党由“败选”到“胜选”的原因及两岸关系走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