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3页 |
| 第1章 引言和论文概述 | 第13-19页 |
| ·引言 | 第13-15页 |
| ·核能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 ·长寿命高放核废物的问题 | 第14-15页 |
| ·论文概述 | 第15-19页 |
| ·论文工作的选题意义和研究方向 | 第15-16页 |
| ·论文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6-17页 |
| ·论文研究成果 | 第17页 |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 第2章 P&T 背景介绍 | 第19-41页 |
| ·P&T 方法概述 | 第19-21页 |
| ·P&T 的研究对象 | 第21-26页 |
| ·分离技术发展现状 | 第26-30页 |
| ·嬗变研究的发展 | 第30-41页 |
| 第3章 钠冷快堆嬗变MA 的基本物理特性研究 | 第41-91页 |
| ·本章引论 | 第41页 |
| ·主要MA 核素的基本特点 | 第41-44页 |
| ·截面 | 第41-43页 |
| ·缓发中子份额 | 第43页 |
| ·嬗变反应链 | 第43-44页 |
| ·钠冷快堆的发展情况 | 第44-46页 |
| ·CDFR 堆芯介绍 | 第46-52页 |
| ·计算程序和截面库介绍 | 第52-59页 |
| ·概述 | 第52页 |
| ·CITATION 程序 | 第52-53页 |
| ·PASC-1 并群程序系统和NVITAMIN-C 库 | 第53-55页 |
| ·CITATION 库的制作过程 | 第55-56页 |
| ·对CITATION 计算系统的改进 | 第56-59页 |
| ·添加MA 对堆芯物理性能的影响及原因 | 第59-80页 |
| ·添加MA 后的堆芯装量组成和中子场变化 | 第59-61页 |
| ·MA 添加对堆芯安全参数的影响 | 第61-78页 |
| ·MA 嬗变效果的对比 | 第78-80页 |
| ·减小堆芯尺寸所带来的影响 | 第80-84页 |
| ·不同大小堆芯的描述 | 第80-82页 |
| ·堆芯减小对安全参数和MA 嬗变效果的影响 | 第82-84页 |
| ·关于嬗变装置MA 嬗变效果评估指标的讨论 | 第84-88页 |
| ·本章结论 | 第88-91页 |
| 第4章 MA 在钠冷快堆中的嬗变策略研究 | 第91-129页 |
| ·本章引论 | 第91页 |
| ·大型快堆中TRU 整体循环研究 | 第91-99页 |
| ·概述 | 第91-92页 |
| ·氧化物燃料堆芯 | 第92-94页 |
| ·金属燃料堆芯 | 第94-98页 |
| ·本节结论 | 第98-99页 |
| ·大型快堆中IMF 燃料靶组件形式的嬗变研究 | 第99-115页 |
| ·概述 | 第99页 |
| ·IMF 燃料的介绍 | 第99-102页 |
| ·靶组件IMF 燃料类型和参数的选择 | 第102-104页 |
| ·CDFR 堆芯装载少量靶组件 | 第104-111页 |
| ·CDFR 转换区大量装载IMF 靶组件 | 第111-114页 |
| ·本节结论 | 第114-115页 |
| ·MA 焚烧快堆(Burner)研究 | 第115-125页 |
| ·概述 | 第115页 |
| ·MA Burner 的设计目标 | 第115-116页 |
| ·堆芯参数描述 | 第116-120页 |
| ·堆芯性能 | 第120-124页 |
| ·本节结论 | 第124-125页 |
| ·分离和嬗变策略对我国MA 累积的影响 | 第125-129页 |
| 第5章 MA 焚烧快堆泄漏中子用于LLFP 嬗变的研究 | 第129-145页 |
| ·本章引论 | 第129页 |
| ·LLFP 核素的基本特点 | 第129-131页 |
| ·截面 | 第129-130页 |
| ·嬗变反应链 | 第130-131页 |
| ·快堆泄漏区中子场的特征 | 第131-132页 |
| ·LLFP(Tc-99 和I-129)核素的嬗变研究 | 第132-143页 |
| ·靶材料化学形式的选择 | 第132页 |
| ·能谱慢化材料和方式的选择 | 第132-136页 |
| ·嬗变效率的对比 | 第136-143页 |
| ·本章总结 | 第143-145页 |
| 第6章 总结 | 第145-1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9-159页 |
| 致谢 | 第159-160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