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1 引言 | 第7-13页 |
| ·木葡聚糖内转糖苷酶研究进展 | 第7-11页 |
| ·XTH基因的结构 | 第7页 |
| ·XTH的功能 | 第7-10页 |
| ·酶学活性 | 第7-8页 |
| ·酶活性的测定 | 第8页 |
| ·酶作用机制 | 第8-9页 |
| ·XTHs的生理作用 | 第9-10页 |
| ·影响XTH基因表达的因素 | 第10-11页 |
| ·植物激素 | 第10-11页 |
| ·环境信号 | 第11页 |
| ·胡杨木葡聚糖内转糖苷酶 | 第11-12页 |
| ·研究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3-24页 |
| ·实验材料 | 第13-14页 |
| ·基因,菌种和质粒 | 第13页 |
| ·植物材料 | 第13页 |
| ·质粒 | 第13页 |
| ·菌株 | 第13页 |
| ·主要工具酶及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13页 |
| ·主要仪器 | 第13页 |
| ·主要溶液与培养基的配置 | 第13-14页 |
| ·所用引物(均由北京英俊生物公司合成) | 第14页 |
| ·克隆XET所用引物 | 第14页 |
| ·构建植物表达载体所用引物 | 第14页 |
| ·实验方法 | 第14-24页 |
| ·胡杨木葡聚糖内转糖苷酶基因的克隆 | 第14-15页 |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14页 |
| ·RNA提取 | 第14页 |
| ·逆转录反应 | 第14页 |
| ·基因ORF区扩增 | 第14-15页 |
| ·PEXET基因对烟草的转化及转化植株的鉴定 | 第15-23页 |
|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15-17页 |
| ·大肠杆菌的转化: | 第17-18页 |
| ·大肠杆菌质粒的小量提取(碱裂解法) | 第18-19页 |
| ·重组质粒的鉴定及保存 | 第19页 |
| ·农杆菌的转化 | 第19-20页 |
| ·农杆菌侵染烟草 | 第20页 |
| ·转化植株的鉴定 | 第20-23页 |
| ·转基因烟草的功能分析 | 第23-24页 |
| ·PeXET的抗盐性分析 | 第23-24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34页 |
| ·胡杨木葡聚糖内转糖苷酶基因的克隆 | 第24-29页 |
| ·PeXET基因的克隆及基因序列 | 第24页 |
| ·同源性分析 | 第24-25页 |
| ·系统发生分析 | 第25-26页 |
| ·保守区的分析 | 第26页 |
| ·磷酸化位点的分析 | 第26-27页 |
| ·基因编码的蛋白疏水性分析 | 第27页 |
| ·PeXET基因编码的蛋白跨膜区分析 | 第27-28页 |
| ·PeXET基因编码蛋白信号肽预测 | 第28-29页 |
| ·PEXET对烟草的转化及转化植株的鉴定 | 第29-34页 |
| ·PEXET对烟草的转化 | 第29-30页 |
| ·烟草表达载体pGreen0029-PeXET的构建及转化农杆菌的获得 | 第29页 |
| ·农杆菌侵染烟草 | 第29-30页 |
| ·转化植株的鉴定 | 第30-31页 |
| ·转基因烟草的功能分析 | 第31-34页 |
| ·转基因烟草的初步抗盐生理测试 | 第31-33页 |
| ·转基因烟草与野生型烟草的形态学比较 | 第33-34页 |
| 4.讨论 | 第34-35页 |
| ·PEXET基因的结构特点 | 第34页 |
| ·PEXET的耐盐性 | 第34页 |
| ·PEXET的形态学特征 | 第34-35页 |
| 5 进一步的工作 | 第35页 |
| 6 结论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41页 |
| 个人简介 | 第41-42页 |
| 导师简介 | 第42-43页 |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