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文件远程备份与恢复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数据备份技术 | 第12-15页 |
·数据的概念 | 第12页 |
·数据备份技术的发展 | 第12-13页 |
·数据备份技术的意义 | 第13页 |
·数据备份方式研究 | 第13-15页 |
·数据恢复技术 | 第15-16页 |
·数据恢复的定义 | 第15页 |
·数据恢复技术 | 第15-16页 |
·课题研究的现状及意义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 | 第16-17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7页 |
·论文主要任务及架构 | 第17-19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9-20页 |
2 Windows文件系统存储结构 | 第20-31页 |
·FAT文件系统 | 第20-27页 |
·主引导记录区(MBR) | 第20-22页 |
·DOS引导记录区(DBR) | 第22页 |
·BIOS参数块区(BPB) | 第22-23页 |
·文件分配表(FAT) | 第23-25页 |
·根目录区(FDT) | 第25-27页 |
·NTFS文件系统 | 第27-31页 |
·NTFS文件系统概述 | 第27-28页 |
·引导区与MFT表定位 | 第28-29页 |
·MFT及其文件记录 | 第29-31页 |
3 文件监视模块原理及实现 | 第31-39页 |
·API钩子监视模块 | 第31-35页 |
·钩子系统的一般设计 | 第31页 |
·注入技术 | 第31-32页 |
·拦截机制 | 第32-34页 |
·注入DLL的时机 | 第34-35页 |
·本课题使用到的Windows I/O函数 | 第35-39页 |
4 数据安全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39-46页 |
·密码简述 | 第39页 |
·加密算法 | 第39-42页 |
·对称密码算法加密 | 第39-41页 |
·公开密钥算法加密 | 第41页 |
·数据安全模块的实现 | 第41-42页 |
·密钥的提供 | 第42页 |
·加密、解密接口自定义 | 第42-43页 |
·防范口令窃取 | 第43-46页 |
·非法获取Password的原理 | 第43-44页 |
·常用的攻击手段 | 第44页 |
·防范措施 | 第44-46页 |
5 网络传输管理技术与实现 | 第46-58页 |
·Winsock概述 | 第46-49页 |
·套接字(Sockets) | 第46-47页 |
·Winsock编程模型 | 第47-49页 |
·数据传输模块的实现 | 第49-53页 |
·套接字的选择 | 第49页 |
·流套接字技术的实现 | 第49-53页 |
·服务器和客户段通信的数据接口格式 | 第53-58页 |
·基本数据格式 | 第53-54页 |
·用户管理 | 第54-56页 |
·获取文件信息 | 第56-57页 |
·传输文件 | 第57-58页 |
6 文件恢复模块原理及实现 | 第58-61页 |
·文件恢复概述 | 第58页 |
·分区表恢复方法的实现 | 第58-61页 |
7 系统简述 | 第61-68页 |
·客户端 | 第61-64页 |
·用户登录 | 第61-62页 |
·目录监视与数据传输端 | 第62-64页 |
·服务器端 | 第64-66页 |
·公共模块 | 第66-68页 |
8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作者简历 | 第71-7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