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绪论 | 第11-37页 |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及其价值 | 第11-16页 |
第二节 与本选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第三节 概念界说 | 第18-34页 |
一、休与闲 | 第18-24页 |
二、国内外有关休闲的概念 | 第24-33页 |
三、本文的休闲概念及休闲词概念 | 第33-34页 |
第四节 本论文的内容概述 | 第34-37页 |
第一章 宋代休闲词的思想渊源 | 第37-124页 |
第一节 逍遥物化,斋以静心 | 第37-66页 |
一、超脱自然的束缚:顺任自然 | 第40-48页 |
二、超脱社会的束缚:安时处顺 | 第48-58页 |
三、摆脱自我的束缚:斋以静心 | 第58-66页 |
第二节 勤靡馀劳,心有常闲 | 第66-104页 |
一、不求来世长生,创设今生欢乐 | 第69-91页 |
二、爱惜名利而又看破名利 | 第91-95页 |
三、不喜贫穷而又安贫守拙 | 第95-104页 |
第三节 心足即为富,身闲乃当贵 | 第104-124页 |
一、自然之主人 | 第107-113页 |
二、社会之“闲人” | 第113-117页 |
三、自我“心安”之人 | 第117-124页 |
第二章 宋代文人的休闲观(以苏轼为例) | 第124-164页 |
第一节 休闲是纯真心灵的自然状态 | 第124-137页 |
一、宁静自适,心境从容 | 第126-127页 |
二、忙里偷闲,苦中作乐 | 第127-129页 |
三、热爱人生,随遇而安 | 第129-133页 |
四、享受闲适,做个闲人 | 第133-137页 |
第二节 了悟人生,超越烦恼 | 第137-144页 |
一、轻视功名 | 第140-141页 |
二、厌恶官场 | 第141-142页 |
三、归耕田园 | 第142-144页 |
第三节 休闲存在于平日简朴、愉悦、高雅的生活中 | 第144-153页 |
一、饮食 | 第145-150页 |
二、起居 | 第150-151页 |
三、赏玩 | 第151-153页 |
第四节 苏轼的休闲观是宋代士大夫文人普遍的文化心态 | 第153-164页 |
第三章 宋代休闲词的分类考察 | 第164-261页 |
第一节 从空间视角考察宋人的“无处不可休闲” | 第168-183页 |
一、以皇室、宫廷为中心的宫廷词 | 第168-172页 |
二、枕奠于繁华都会生活的都会词 | 第172-177页 |
三、休闲词的别一天地——乡村词 | 第177-183页 |
第二节 从时间视角考察宋人的“无时不可休闲” | 第183-229页 |
一、节目繁多的节序词 | 第185-195页 |
二、酒色相伴的宴饮词 | 第195-206页 |
三、四时游赏的游乐词 | 第206-229页 |
第三节 从物象视角考察宋人的“无物不可休闲” | 第229-261页 |
一、追求超凡脱俗之休闲情趣的月词 | 第230-239页 |
二、追求清雅超逸之休闲情趣的梅词 | 第239-254页 |
三、追求心灵自由之休闲情趣的舟词 | 第254-261页 |
第四章 宋代休闲词的现代意义 | 第261-315页 |
第一节 宋代休闲词中的养生思想 | 第261-298页 |
一、闲心荣形——超越限制,身心逍遥 | 第263-272页 |
二、性命双修——回归自然,怡情养性 | 第272-278页 |
三、调适心境——兴趣广泛,胸襟豁达 | 第278-287页 |
四、合理膳食起居——尊生重己,热爱生活 | 第287-298页 |
第二节 宋代休闲词对当代休闲娱乐可资借鉴的积极意义 | 第298-315页 |
一、当代社会大众休闲的可行性 | 第298-299页 |
二、大众休闲教育的重要性 | 第299-306页 |
三、宋代休闲词对现代休闲生活的具体意义 | 第306-315页 |
结语 | 第315-31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16-32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329-330页 |
致谢 | 第3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