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4页 |
一、选题的缘起 | 第7-8页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8-10页 |
三、研究现状评述 | 第10-13页 |
四、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新形势下的再思考——创意产业园区的困境分析 | 第14-25页 |
第一节 从沪宁两地现有创意产业园看创意产业园区分类的模糊性 | 第14-17页 |
第二节 关于“创意”的新理解——沪宁园区能否与国际接轨 | 第17-19页 |
第三节 来自园区的质疑——关于创意产业园区模式本身的思考 | 第19-24页 |
一 经济危机带来的反思浪潮 | 第19-21页 |
二 创意产业园服务了谁——从四行仓库的租金说起 | 第21-24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设计资源的支撑性研究——设计资源如何参与塑造创意产业园的核心竞争力 | 第25-37页 |
第一节 人力设计资源是创意产业园的核心竞争力 | 第25-28页 |
第二节 以人力设计资源为中心看创意产业园中的主要设计资源 | 第28-31页 |
一 创意产业园区中的主要设计资源类型 | 第28-30页 |
二 创意产业整合设计资源的方法及其实效分析 | 第30-31页 |
第三节 设计资源的不同演绎——以历史设计资源为例 | 第31-36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设计资源的推动性研究——设计资源如何支持创意产业园持续发展 | 第37-50页 |
第一节 人力设计资源的欠缺使创意产业园区持续发展受阻 | 第37-39页 |
第二节 如何使创意产业园作为一种机制推动产业发展 | 第39-43页 |
一 从田子坊看创意产业外型和核心创意产业的问题 | 第39-41页 |
二 沪宁两地的人才机制——人力设计资源的孕育让创意力量更好地与企业合作 | 第41-43页 |
第三节 大环境的助力——创意产业及其园区对社会环境设计资源的依赖 | 第43-49页 |
一 城市便利论解释社会环境资源与人力设计资源的密切联系 | 第43-44页 |
二 海纳百川——开放性国际大都市发展创意产业的先天优势 | 第44-45页 |
三 六朝遗韵——特色城市创意产业的社会环境资源 | 第45-49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设计资源的运作策略研究——设计资源如何应用于创意产业园区 | 第50-60页 |
第一节 协调创意产业园区设计资源的日常策略 | 第50-55页 |
一 城市层面的平台策略 | 第50-54页 |
1、深圳创意产业的异军突起 | 第50-51页 |
2、个案: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协调园区间设计资源整合 | 第51-54页 |
二 园区层面策略举例——租金策略 | 第54-55页 |
第二节 协调创意产业园区设计资源的临时策略 | 第55-56页 |
第三节 关于将“国家创新生态系统”与沪宁创意产业园融合的设想 | 第56-59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 | 第63-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