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 1 白背飞虱抗药性发生概况 | 第11-12页 |
| 2 杀虫剂混配的增效作用 | 第12-22页 |
| ·杀虫剂混配的增效作用 | 第12-17页 |
| ·同类化学结构杀虫剂混配的增效作用 | 第12-13页 |
| ·不同化学结构杀虫剂混配的增效作用 | 第13-14页 |
| ·新烟碱类杀虫剂与其它杀虫剂混配的增效作用 | 第14-15页 |
| ·昆虫生长调节剂与其它杀虫剂混配的增效作用 | 第15页 |
| ·有机磷杀虫剂与其它杀虫剂混配的增效作用 | 第15-16页 |
| ·微生物杀虫剂与化学杀虫剂混配的增效作用 | 第16-17页 |
| ·杀虫剂混配的增效作用与抗性的关系 | 第17-19页 |
| ·杀虫剂混配增效作用的一般规律 | 第19-20页 |
| ·杀虫剂的混配对高等动物、非靶标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 第20-21页 |
| ·杀虫剂混配增效作用的评价方法 | 第21-22页 |
| 3 白背飞虱抗药性综合治理策略 | 第22-24页 |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白背飞虱敏感品系的建立 | 第25-31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5-26页 |
| ·供试昆虫 | 第25-26页 |
| ·试虫饲养方法 | 第26页 |
| ·供试药剂 | 第26页 |
| ·杀虫剂毒力测定 | 第26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28页 |
| ·常规杀虫剂对室内饲养白背飞虱品系的毒力 | 第26-28页 |
| ·室内饲养白背飞虱品系的敏感性分析 | 第28页 |
| 3 讨论 | 第28-31页 |
| 第三章 白背飞虱田间种群抗药性的监测 | 第31-39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2-33页 |
| ·供试虫源 | 第32页 |
| ·供试药剂 | 第32页 |
| ·杀虫剂毒力测定 | 第32页 |
| ·统计方法分析 | 第32-3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7页 |
| ·南京地区白背飞虱种群对常规杀虫剂的抗性 | 第33-34页 |
| ·安庆地区白背飞虱种群对常规杀虫剂的抗性 | 第34-35页 |
| ·桂林地区白背飞虱种群对常规杀虫剂的抗性 | 第35页 |
| ·不同地区白背飞虱对常规杀虫剂的抗性比较 | 第35-37页 |
| 3 讨论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吡虫啉与常规杀虫剂混配对白背飞虱的联合作用研究 | 第39-47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0-41页 |
| ·供试虫源 | 第40页 |
| ·供试药剂 | 第40页 |
| ·生物测定的方法 | 第40-41页 |
| ·增效评价方法 | 第41页 |
| 2 结果分析 | 第41-44页 |
| ·吡虫啉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混配的联合作用 | 第41-42页 |
| ·吡虫啉与阿维菌素、溴氰菊酯或氟虫腈混配的联合作用 | 第42-43页 |
| ·吡虫啉与噻嗪酮混配对白背飞虱4龄若虫的联合作用 | 第43-44页 |
| 3 讨论 | 第44-47页 |
| 第五章 噻嗪酮和毒死蜱与其他常规杀虫剂混配对白背飞虱的联合作用研究 | 第47-53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8-49页 |
| ·供试虫源 | 第48页 |
| ·供试药剂 | 第48页 |
| ·生物测定的方法 | 第48页 |
| ·增效评价方法 | 第48-4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0页 |
| ·噻嗪酮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混配对白背飞虱若虫的联合毒力 | 第49-50页 |
| ·毒死蜱与氟虫腈、阿维菌素2种杀虫剂混用对白背飞虱的联合作用 | 第50页 |
| 3 讨论 | 第50-53页 |
| 全文总结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5页 |
| 附录 | 第65-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