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 ·基本概念 | 第19-21页 |
| ·人力资源 | 第19-20页 |
| ·人力资源开发 | 第20-21页 |
|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 | 第21页 |
|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 第21页 |
| ·二元经济结构与劳动力转移理论 | 第21-22页 |
| ·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潍城区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 第23-32页 |
| ·潍城区农村资源概况 | 第23-26页 |
| ·农业基本状况和生产条件 | 第23-24页 |
|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 | 第24页 |
| ·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就业 | 第24-26页 |
| ·潍城区农村人力资源分布结构(1995-2007) | 第26-28页 |
| ·潍城区农村人力资源从业分布(1995-2007) | 第28-29页 |
| ·潍城区百户农户调查统计(1995-2007) | 第29-32页 |
| ·潍城区农户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 | 第29页 |
| ·潍城区百户农户人力资源分布结构 | 第29-31页 |
| ·潍城区百户农户文化程度调查对比情况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潍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40页 |
|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重视程度不够 | 第32-33页 |
| ·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到位 | 第32页 |
| ·农民自觉参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积极性不足 | 第32页 |
|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计划、规划及组织体系滞后 | 第32-33页 |
| ·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低、闲置多与人才资源缺乏并重 | 第33-34页 |
| ·农村人力资源文化、科技素质偏低 | 第33页 |
| ·农村人才资源缺口大、人力资源浪费现象普遍 | 第33-34页 |
| ·农村职业技能教育薄弱、剩余劳动力流动较盲目 | 第34-35页 |
| ·农村职业技能教育薄弱 | 第34页 |
| ·农村力资源就业门路窄、剩余劳动力流动较盲目 | 第34-35页 |
| ·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经营能力差 | 第35-36页 |
| ·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低、带领农民致富能力差 | 第36页 |
| ·农村经济增速相对城区经济增速大幅度放缓、阻碍城乡一体化进程 | 第36-38页 |
| ·影响农技推广深入普及、阻碍科技兴农战略实施 | 第38-39页 |
| ·形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瓶颈、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 | 第39-40页 |
| 第五章 潍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 第40-47页 |
| ·夯实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 | 第40-41页 |
|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 第40页 |
| ·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 第40-41页 |
| ·加大对农村继续教育投资、在实践中培养新农村致富带头人 | 第41-43页 |
| ·建立统一的政府培训体系、整合人才培训资源 | 第42页 |
| ·大力发展灵活多样的农村职业教育、全力培养创新型新型劳动者 | 第42-43页 |
| ·积极推进农村职业培训创新 | 第43页 |
| ·合理配置农村人力资源、促进农民自由流动 | 第43-44页 |
| ·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 第44-47页 |
| ·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组织体系 | 第44-45页 |
| ·健全完善农村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 | 第45页 |
| ·建立和完善农村技术推广体系 | 第45-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作者简历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