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氧化物用于催化还原脱除NO的实验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综述 | 第10-28页 |
·NO_x的危害 | 第10页 |
·我国NO_x的污染排放状况 | 第10-12页 |
·燃煤NO_x的生成 | 第12-13页 |
·NO_x污染排放的控制政策 | 第13页 |
·NO_x的控制技术 | 第13-24页 |
·低氮燃烧技术 | 第13-15页 |
·烟气脱硝技术 | 第15-18页 |
·催化还原法脱硝 | 第18-21页 |
·CO催化还原法脱硝 | 第21-24页 |
·高岭土以及稀土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 第24-26页 |
·高岭土的性质和应用 | 第24-25页 |
·稀土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 | 第25-26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6-28页 |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2 催化还原脱硝实验 | 第28-32页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8-29页 |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试剂和气体 | 第28-29页 |
·催化剂的评价装置 | 第29-30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0-32页 |
·氮气物理吸附法 | 第30-31页 |
·X-射线衍射 | 第31页 |
·X-射线荧光 | 第31-32页 |
3 稀土/高岭土催化剂催化还原脱硝实验研究 | 第32-52页 |
·引言 | 第32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2-33页 |
·高岭土的选取 | 第32页 |
·高岭土载体改性方法 | 第32页 |
·稀土/高岭土催化剂的制备 | 第32-33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3-39页 |
·吸附脱附等温线 | 第33-36页 |
·XRD表征结果 | 第36-38页 |
·XRF元素组成分析 | 第38-39页 |
·催化剂制备对CO催化还原脱硝的影响 | 第39-42页 |
·载体改性方法对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活性组分配方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 | 第40-42页 |
·评价条件对CO催化还原脱硝活性的影响 | 第42-47页 |
·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2-45页 |
·反应空速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CO/NO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催化剂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 第47-48页 |
·活性炭作为还原剂时的催化还原脱硝 | 第48-49页 |
·同时脱硫脱硝考察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4 稀土/活性炭催化还原脱硝的实验研究 | 第52-60页 |
·引言 | 第52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2-53页 |
·活性炭的选取 | 第52页 |
·稀土/活性炭的制备 | 第52-53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53-55页 |
·吸附脱附等温线及孔径分布 | 第53-54页 |
·XRD表征结果 | 第54-55页 |
·稀土/活性炭在催化还原脱硝中的应用 | 第55-59页 |
·活性炭作为还原剂和载体时的催化还原脱硝 | 第55-57页 |
·浸渍时间对脱硝性能的影响 | 第57-58页 |
·稀土/活性炭用量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