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常用外国语论文--英语论文--语文教学论文

高职公共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绪论第10-18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1页
  (一) 理论意义第11页
  (二) 实践意义第11页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1-14页
  (一)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2页
  (二)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4页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4页
  (一) 研究思路第14页
  (二) 研究方法第14页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4-18页
  (一)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第14-15页
  (二) 互动教学模式第15-16页
  (三) 高职公共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第16-18页
第一章 高职公共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第18-21页
 一、建构主义理论第18页
 二、 集体动力理论第18-19页
 三、二语习得理论第19-21页
  (一) 输入假说第19页
  (二) 情感过滤假说第19-20页
  (三) 输出假设第20-21页
第二章 高职公共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第21-24页
 一、促进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尤其是语言应用能力的获得第21-22页
 二、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第22页
 三、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第22-24页
第三章 高职公共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角色第24-29页
 一、高职公共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第24-26页
  (一) 创境明的第24页
  (二) 自主学习第24-25页
  (三) 合作学习第25页
  (四) 点评归纳第25-26页
  (五) 延伸拓展第26页
 二、高职公共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师生角色第26-29页
  (一) 教师角色第26-27页
  (二) 学生角色第27-29页
第四章 高职公共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第29-37页
 一、创境明的策略第29-31页
  (一) 创设情境第29-30页
  (二) 明确目标第30-31页
 二、自主学习策略第31页
 三、合作学习策略第31-33页
  (一) 分组和分工第32页
  (二) 小组任务和规则的制定第32页
  (三) 活动形式第32-33页
  (四) 注意事项第33页
 四、点评归纳策略第33-34页
 五、延伸拓展策略第34页
 六、情感互动策略第34-35页
 七、评价考核策略第35-37页
  (一) 评价考核的内容和标准第35-36页
  (二) 注意事项第36-37页
第五章 高职公共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第37-51页
 一、高职公共英语互动教学模式在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第37-41页
 二、高职公共英语互动教学模式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第41-44页
 三、高职公共英语互动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第44-47页
 四、高职公共英语互动教学模式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第47-51页
第六章 高职公共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第51-58页
 一、实验目的和假设第51页
  (一) 实验目的第51页
  (二) 实验假设第51页
 二、实验对象和实验时间第51页
 三、实验设计第51-52页
 四、实验使用的材料和工具第52页
  (一) 实验材料第52页
  (二) 实验工具第52页
 五、 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第52-53页
  (一) 前测第52页
  (二) 开展实践第52-53页
  (三) 后测第53页
 六、实验数据分析第53-57页
  (一) 成绩分析第53-55页
  (二) 问卷分析第55-57页
 七、结论与反思第57-58页
  (一) 结论第57页
  (二) 反思第57-58页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附录第61-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舒曼钢琴套曲《幻想曲集》的创作与演奏
下一篇:现代汉语抽象名词及其搭配分析--兼谈《现代汉语常用实词搭配词典》中抽象名词的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