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ES和RSA加密算法的RFID安全机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RFID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RFID的安全和隐私问题 | 第15-16页 |
·RFID的安全问题 | 第15页 |
·RFID隐私泄露问题 | 第15-16页 |
·RFID面临的攻击手段及对策 | 第16-19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其结构安排 | 第19-20页 |
第二章 RFID系统分析 | 第20-33页 |
·RFID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 第20-23页 |
·标签 | 第20-21页 |
·读写器 | 第21-22页 |
·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基带编码 | 第23-24页 |
·数字调制法 | 第24-27页 |
·振幅键控(ASK) | 第25页 |
·使用副载波的调制法 | 第25-26页 |
·读卡器芯片内部调制解调结构 | 第26-27页 |
·数据的完整性 | 第27-31页 |
·奇偶校验法 | 第27-28页 |
·循环冗余校验(CRC)法 | 第28-29页 |
·多路存取法—防冲突法 | 第29-31页 |
·ISO/IEC 14443标准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系统的硬件实现 | 第33-51页 |
·Mifare 1非接触式智能卡 | 第33-36页 |
·Mifare 1卡的功能组成和工作原理 | 第34-36页 |
·内部EEPROM组成 | 第36页 |
·读写器 | 第36-41页 |
·STC89C52RC单片机 | 第37页 |
·MF RC500读写芯片 | 第37-39页 |
·串行通信 | 第39页 |
·LCD显示模块 | 第39-41页 |
·天线设计 | 第41页 |
·SAM模块 | 第41-49页 |
·AES和RSA加解密算法简介 | 第42-45页 |
·SAM的FPGA实现 | 第45-48页 |
·SAM与MCU的连接 | 第48-49页 |
·整体硬件构建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1-65页 |
·IC卡与读卡器的通信 | 第51-54页 |
·通信协议 | 第51-52页 |
·IC卡的指令流程 | 第52-54页 |
·MF RC500底层函数 | 第54-57页 |
·MF RC500初始化 | 第54-55页 |
·MF RC500与STC89C52通信检查 | 第55-56页 |
·防冲突的处理与实现 | 第56-57页 |
·LCD驱动设计 | 第57-58页 |
·SAM模块的接口程序设计 | 第58-60页 |
·XXTEA加解密 | 第60-62页 |
·串行口程序设计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整体安全机制实现 | 第65-78页 |
·Mifare 1智能卡的安全特性 | 第65-67页 |
·SAM加密机制的实现 | 第67-69页 |
·系统的FPGA验证 | 第69-77页 |
·验证结构框图及流程 | 第69-71页 |
·系统验证结果 | 第71-76页 |
·性能分析和安全特点 | 第76-77页 |
·具体应用实例 | 第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附录一 | 第84-88页 |
附录二 | 第88-9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