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羟基磷灰石/碳纳米管和氧化钛纳米管复合生物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中文摘要第1-15页
英文摘要第15-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40页
 §1.1 生物材料简介第17-18页
 §1.2 三大硬组织修复材料第18-22页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第18-19页
     ·医用高分子材料第19-20页
     ·生物陶瓷材料第20-22页
 §1.3 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第22-23页
     ·羟基磷灰石/无机复合材料第23页
     ·羟基磷灰石/医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第23页
     ·羟基磷灰石涂层/医用金属复合材料第23页
 §1.4 医用钛表面涂覆技术第23-27页
     ·物理涂覆第24-25页
     ·化学涂覆第25-27页
       ·爆炸喷涂法第25页
       ·溶胶凝胶法第25页
       ·化学气相沉积第25-26页
       ·电化学沉积第26页
       ·电泳沉积第26-27页
 §1.5 磷酸钙骨水泥第27-29页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设想第29-31页
 参考文献第31-40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仪器第40-51页
 §2.1 实验方法第40-43页
     ·水热合成技术第40-41页
     ·电泳沉积技术第41-43页
 §2.2 复合材料理化性质的表征第43-47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43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HRTEM)第43-45页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45页
     ·红外吸收光谱(IR)第45页
     ·激光拉曼光谱(Raman)第45-46页
     ·热重分析技术第46页
     ·倒置显微镜第46-47页
 §2.3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生物性能的表征第47-50页
     ·细胞培养第47页
     ·细胞接种与观测第47-48页
     ·粘结-拉伸实验第48页
     ·大载荷划痕测试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1页
第三章 水热合成二氧化钛纳米管第51-62页
 §3.1 前言第51-52页
 §3.2 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第52-57页
     ·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过程第52页
     ·水热合成过程的影响因素第52-55页
       ·反应温度第52-53页
       ·反应时间第53-54页
       ·固液比第54-55页
       ·不同原料第55页
     ·水热合成纳米管的TEM表征第55-56页
     ·水热反应产物的XRD表征第56-57页
 §3.3 水热合成机理探讨第57-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第四章 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钛纳米管复合涂层电泳沉积及表征第62-80页
 §4.1 电泳沉积原理第63-65页
     ·基于DLVO理论的沉积机理第63-65页
 §4.2 电泳沉积复合涂层条件优化第65-69页
     ·悬浮液的pH值第65页
     ·溶剂及悬浮液浓度第65-66页
     ·陈化时间第66页
     ·悬浮液的分散第66页
     ·电压和沉积时间的选择第66-67页
     ·基体预处理第67-68页
       ·电化学刻蚀第67页
       ·酸刻蚀第67页
       ·碱刻蚀第67-68页
     ·热处理第68-69页
 §4.3 HA/TiO_2纳米管梯度复合涂层的制备第69-73页
 §4.4 梯度复合涂层的表征第73-77页
     ·XRD表征第73页
     ·梯度复合涂层的力学性能表征第73-75页
       ·粘结拉伸实验第73-74页
       ·大载荷划痕测试第74-75页
     ·生物性能表征第75-77页
 §4.5 本章小结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0页
第五章 HA/MWNTs复合生物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第80-102页
 §5.1 前言第80-81页
 §5.2 碳纳米管的预处理第81-83页
 §5.3 碳纳米管的分散与表征第83-85页
     ·MWNTs的分散第83页
     ·纯化碳纳米管的表征第83-85页
 §5.4 羟基磷灰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第85页
 §5.5 羟基磷灰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表征第85-93页
     ·形貌表征第85-88页
     ·成分分析第88-91页
     ·轻基磷灰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生物性能表征第91-92页
     ·热重分析第92-93页
 §5.6 高温煅烧前后的羟基磷灰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研究第93-98页
     ·形貌表征第93-96页
     ·生物性能表征第96-98页
 §5.7 本章小结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2-104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与交流的论文第104-105页
致谢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纳米管负载金和钌催化纤维二糖转化制葡萄糖酸和山梨醇的研究
下一篇:Fe纳米粒子的电化学形状控制合成、结构表征与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