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22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4页 |
·我国煤矿安全形势严峻,瓦斯灾害严重 | 第11页 |
·系统研究煤与瓦斯吸附放散特性,完善瓦斯灾害防治理论,提升煤层气开发水平 | 第11-12页 |
·煤结构控制煤的瓦斯吸附放散特性 | 第12-14页 |
·煤结构研究促进构造煤深层次研究 | 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煤结构演化特征研究 | 第14-17页 |
·瓦斯吸附机理研究 | 第17-19页 |
·瓦斯放散特性研究 | 第19-20页 |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研究目标 | 第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2 煤结构特征及其演化 | 第22-43页 |
·引言 | 第22-23页 |
·煤的大分子结构 | 第23-26页 |
·镜质组反射率 | 第23页 |
·煤的煤化度 | 第23-24页 |
·煤结构演化特征 | 第24-26页 |
·构造煤低分子化合物的赋存形式 | 第26-28页 |
·引言 | 第26-27页 |
·实验 | 第27-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41页 |
·溶剂萃取的动力学分析 | 第28-31页 |
·饱和烃组成特征 | 第31-36页 |
·芳烃组成特征 | 第36-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3 煤的吸附特性 | 第43-56页 |
·引言 | 第43-44页 |
·样品与实验 | 第44-46页 |
·煤样的工业分析 | 第44-45页 |
·煤的等温吸附测定原理 | 第45-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4页 |
·煤吸附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46-49页 |
·构造煤与原生结构煤的吸附特征对比 | 第49-51页 |
·萃取对煤吸附能力的影响 | 第5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4 煤的放散特性 | 第56-62页 |
·引言 | 第56页 |
·样品与实验 | 第56-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0页 |
·煤的放散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7-60页 |
·溶剂萃取对瓦斯放散性能的影响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5. 煤粒瓦斯放散的数学物理模型 | 第62-69页 |
·引言 | 第62页 |
·煤粒瓦斯放散特征 | 第62-64页 |
·煤层瓦斯放散过程 | 第62-63页 |
·煤粒瓦斯放散特征 | 第63页 |
·国内常用的瓦斯放散规律分析 | 第63-64页 |
·煤粒甲烷放散的理论模型 | 第64-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作者简历 | 第75-7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