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1 绪论 | 第10-14页 |
|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带式输送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 ·国外带式输送机的技术现状和发展目标 | 第10-11页 |
| ·国内带式输送机的技术现状 | 第11-12页 |
| ·带式输送机保护系统发展现状 | 第12页 |
| ·论文目标及任务 | 第12-14页 |
| 2 带式输送机故障分析及监测方法 | 第14-26页 |
| ·带式输送机接头断裂的监测 | 第14-17页 |
| ·带式输送机张力超限的监测 | 第17-19页 |
| ·带式输送机纵向撕带的监测 | 第19-22页 |
| ·带式输送机火灾的监测 | 第22-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3 带式输送机保护系统总体设计 | 第26-34页 |
| ·带式输送机保护系统需求 | 第26页 |
| ·带式输送机保护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 第26-30页 |
| ·系统总体结构 | 第26-27页 |
| ·方案选择 | 第27-29页 |
| ·系统最终解决方案 | 第29-30页 |
| ·LINUX 驱动程序总体设计 | 第30-33页 |
| ·驱动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 | 第30-33页 |
| ·系统驱动程序总体设计 | 第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4 带式输送机保护系统硬件设计 | 第34-46页 |
| ·概述 | 第34页 |
| ·带式输送机保护系统核心电路 | 第34-39页 |
| ·带式输送机保护系统存储器接口电路 | 第39-42页 |
| ·带式输送机保护系统通讯电路 | 第42-44页 |
| ·传感器及信号调理电路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5 带式输送机保护系统软件设计 | 第46-65页 |
| ·CAN 驱动程序设计 | 第46-53页 |
| ·CAN 总线通信的建立 | 第46页 |
| ·SJA1000 的初始化 | 第46-48页 |
| ·驱动程序的结构设计 | 第48-49页 |
| ·驱动程序init、exit、open、close 等函数的设计 | 第49-53页 |
| ·LCD 驱动程序的设计 | 第53-57页 |
| ·53C2410 的LCD 控制器 | 第53-54页 |
| ·LCD 驱动程序的设计 | 第54-57页 |
| ·A/D 驱动程序设计 | 第57-61页 |
| ·应用程序设计 | 第61-64页 |
| ·应用程序软件结构概述 | 第61-62页 |
| ·故障监测软件系统结构 | 第62页 |
| ·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 | 第62-63页 |
| ·抗干扰算法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6. 系统程序调试 | 第65-76页 |
| ·系统开发环境的建立 | 第65-71页 |
| ·构建交叉开发环境 | 第65-67页 |
| ·VIVI 移植 | 第67页 |
| ·Linux 内核移植 | 第67-68页 |
| ·MiniGUI 移植 | 第68-71页 |
| ·设备驱动程序调试 | 第71-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 ·总结 | 第76-77页 |
| ·展望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 作者简历 | 第80-82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2-83页 |
| 详细摘要 | 第83-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