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并购融资风险控制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页 |
·论文的总体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本文研究的总体思路 | 第17-18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20-27页 |
·并购融资风险理论 | 第20-23页 |
·并购融资的特性和方式 | 第20-21页 |
·并购融资风险的类型 | 第21-22页 |
·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 | 第22-23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3-26页 |
·动态博弈理论 | 第24-25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5-26页 |
·动态风险控制理论 | 第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我国企业并购融资风险控制现状分析 | 第27-37页 |
·我国企业并购融资现状 | 第27-28页 |
·我国企业并购融资风险控制现状 | 第28-31页 |
·并购资金量预测不准 | 第29-30页 |
·并购融资时间安排不合理 | 第30页 |
·并购融资结构安排缺乏动态调整 | 第30-31页 |
·我国企业并购融资风险成因 | 第31-36页 |
·并购融资环境不完善 | 第31-33页 |
·并购融资工具应用不畅通 | 第33-35页 |
·对并购融资风险缺乏动态控制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企业并购融资额的预测与融资时间安排 | 第37-53页 |
·企业并购融资资金需要量的预测 | 第37-43页 |
·资金量预测需要考虑的因素分析 | 第37-39页 |
·企业并购融资额度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39-43页 |
·并购融资方式选择依据 | 第43-45页 |
·并购企业内部影响因素 | 第43-45页 |
·并购企业外部影响因素 | 第45页 |
·企业并购融资结构的确定 | 第45-47页 |
·融资时间安排结构的建立 | 第47-52页 |
·融资时间安排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50页 |
·融资时间安排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企业并购融资过程中风险的动态控制 | 第53-65页 |
·风险控制方法的选择 | 第53-57页 |
·风险控制方法的比较 | 第53-56页 |
·风险控制方法的选择 | 第56-57页 |
·基于动态控制思想的并购融资风险控制机制的建立 | 第57-64页 |
·企业与可融资方的信号博弈过程分析 | 第57-60页 |
·并购融资风险控制机制的建立 | 第60-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案例分析 | 第65-75页 |
·企业概况 | 第65-66页 |
·企业资料处理与融资分析 | 第66-70页 |
·并购支付方式及融资渠道选择 | 第66-67页 |
·并购资金规模确定 | 第67-69页 |
·企业并购融资方式选择 | 第69页 |
·企业并购融资时间安排 | 第69-70页 |
·并购融资风险动态控制 | 第70-73页 |
·企业与可融资方的信号博弈 | 第70-71页 |
·初期并购企业融资结构的确定 | 第71-72页 |
·并购过程中的融资结构控制 | 第72-73页 |
·结论分析与对策建议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