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有色金属冶炼论文--稀有金属冶炼论文--稀土金属冶炼论文--重稀土论文

分离富集复杂稀土浸出液中重稀土离子的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6-34页
    1.1 稀土概况第16-20页
        1.1.1 稀土元素第16-17页
        1.1.2 世界稀土矿产资源第17-19页
        1.1.3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第19-20页
    1.2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浸取工艺第20-22页
        1.2.1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第一代浸取工艺第20页
        1.2.2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第二代浸取工艺第20页
        1.2.3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第三代浸取工艺第20-22页
    1.3 浸出液提取稀土工艺第22-24页
        1.3.1 沉淀法提取稀土工艺第22-23页
        1.3.2 离子交换法提取稀土工艺第23页
        1.3.3 液膜分离法提取稀土工艺第23页
        1.3.4 溶剂萃取法提取稀土工艺第23-24页
    1.4 溶剂萃取法提取稀土的研究进展第24-31页
        1.4.1 磷类萃取剂第24-25页
        1.4.2 螯和萃取剂与羧酸类萃取剂第25-26页
        1.4.3 胺类萃取剂第26页
        1.4.4 酰胺类萃取剂第26-31页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31-34页
第2章 3-氧戊二酰胺类萃取剂的合成和表征第34-40页
    2.1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34-37页
        2.1.1 实验试剂第34-35页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35页
        2.1.3 萃取剂的合成制备第35-37页
    2.2 萃取剂的表征第37-40页
        2.2.1 分析表征方法第37-38页
        2.2.2 萃取剂的红外光谱第38页
        2.2.3 萃取剂的核磁共振波谱第38-40页
第3章 氯化铵溶液中3-氧戊二酰胺类萃取剂萃取稀土元素的研究第40-61页
    3.1 实验部分第40-43页
        3.1.1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第40-41页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41-42页
        3.1.3 实验方法第42-43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43-57页
        3.2.1 萃取平衡时间的确定第43-45页
        3.2.2 铵根离子浓度对萃取性能的影响第45-47页
        3.2.3 稀土离子浓度对萃取性能的影响第47-48页
        3.2.4 萃取剂浓度对萃取性能的影响第48-51页
        3.2.5 温度对萃取性能的影响第51-53页
        3.2.6 稀释剂种类对萃取性能的影响第53-55页
        3.2.7 负载稀土离子有机相的红外光谱第55-56页
        3.2.8 稀土离子的反萃取研究第56-57页
    3.3 本章小结第57-61页
第4章 硝酸铵溶液中3-氧戊二酰胺类萃取剂萃取稀土元素的研究第61-79页
    4.1 实验部分第61-62页
        4.1.1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第61页
        4.1.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61页
        4.1.3 实验方法第61-62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62-76页
        4.2.1 萃取平衡时间的确定第62-64页
        4.2.2 铵根离子浓度对萃取性能的影响第64-65页
        4.2.3 稀土离子浓度对萃取性能的影响第65-67页
        4.2.4 萃取剂浓度对萃取性能的影响第67-70页
        4.2.5 温度对萃取性能的影响第70-72页
        4.2.6 稀释剂种类对萃取性能的影响第72-73页
        4.2.7 负载稀土离子有机相的红外光谱第73-74页
        4.2.8 稀土离子的反萃取研究第74-76页
    4.3 本章小结第76-79页
第5章 硫酸铵溶液中3-氧戊二酰胺类萃取剂萃取稀土元素的研究第79-85页
    5.1 实验部分第79-80页
        5.1.1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第79页
        5.1.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79页
        5.1.3 实验方法第79-80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80-83页
        5.2.1 萃取平衡时间的确定第80-81页
        5.2.2 稀释剂种类对萃取性能的影响第81-83页
    5.3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6章 结论第85-89页
参考文献第89-97页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第97-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参皂苷Rg3胶囊治疗合并骨髓水肿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下一篇:基于DMAIC的F企业产品质量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