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选题背景 | 第8-10页 |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相关文献回顾 | 第10-14页 |
·国内相关文献回顾 | 第10-11页 |
·国外相关文献回顾 | 第11-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欠发达地区农户信贷现状与风险分析 | 第17-29页 |
·欠发达地区的概念界定及农村金融体系构成 | 第17-18页 |
·欠发达地区的概念界定 | 第17页 |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系构成 | 第17-18页 |
·欠发达地区农户信贷现状 | 第18-20页 |
·目前欠发达地区农户信贷的特征 | 第18-19页 |
·欠发达地区农户信贷的作用 | 第19-20页 |
·欠发达地区农户信贷风险分析 | 第20-29页 |
·欠发达地区农户信贷风险的一般成因 | 第20-25页 |
·欠发达地区农户信贷风险的博弈分析 | 第25-29页 |
第三章 欠发达地区农户信贷风险评级方法的选择 | 第29-40页 |
·信贷风险评级方法的分析及其比较 | 第29-37页 |
·专家判断法 | 第29-30页 |
·信用评级方法 | 第30-31页 |
·信用评分法 | 第31-33页 |
·层次分析法(AHP) | 第33页 |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概述 | 第33-37页 |
·目前适合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户信贷风险评级方法的选择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基于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欠发达地区农户信贷风险 评级体系 | 第40-54页 |
·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的思路 | 第40页 |
·基于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0-49页 |
·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论域 | 第40-44页 |
·确定评语等级论域 | 第44-45页 |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 第45-48页 |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 第48-49页 |
·合成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 | 第49页 |
·对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进行分析 | 第49页 |
·欠发达地区农村某一农户信用评级的示例分析 | 第49-53页 |
·对某一农户确定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 第49-51页 |
·某一农户信用状况的加权平均模糊合成综合评价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欠发达地区农户信贷风险管理对策 | 第54-60页 |
·完善欠发达地区农户信贷风险管理的外部因素 | 第54-58页 |
·强化农户的诚信、品质管理 | 第54-56页 |
·改善农户所处环境 | 第56-57页 |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其偿债能力 | 第57-58页 |
·建立和完善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内控机制 | 第58-60页 |
·建立和完善信贷资产管理责任制 | 第58页 |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 第58-59页 |
·建立预警机制 | 第59-6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0页 |
·研究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