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血管可视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 第10-25页 |
·血管提取技术 | 第10-20页 |
·血管可视化技术 | 第20-25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内容安排 | 第25-27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27-33页 |
第二章 管腔数据场的可视化方法 | 第33-63页 |
·引言 | 第33-35页 |
·管腔数据场的剖面显示 | 第35-49页 |
·平面重建原理及实现方法 | 第35-36页 |
·曲面重建原理及实现方法 | 第36-37页 |
·B 样条曲线及其数学模型 | 第37-39页 |
·多平面重建实验结果 | 第39-49页 |
·曲面重建增强技术 | 第49页 |
·管腔数据场的表面及容积重建 | 第49-56页 |
·无模型的管腔数据场表面重建 | 第51-52页 |
·基于模型的管腔数据场表面重建 | 第52-54页 |
·管腔数据场的容积重建 | 第54-56页 |
·管腔数据场的虚拟内窥镜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第三章 基于主动轮廓模型的血管中心路径提取算法 | 第63-73页 |
·引言 | 第63-64页 |
·主动轮廓模型 | 第64-66页 |
·传统主动轮廓模型 | 第64-65页 |
·GVF 主动轮廓模型 | 第65-66页 |
·初始化轮廓方法 | 第66-67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7-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第四章 基于八叉树的血管及中心路径快速提取方法 | 第73-87页 |
·引言 | 第73-74页 |
·血管提取 | 第74-78页 |
·八叉树 | 第74-75页 |
·血管分割 | 第75页 |
·边界距离场 | 第75-76页 |
·最大生成树 | 第76-77页 |
·路径提取 | 第77-78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8-84页 |
·小结 | 第84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第五章 基于改进距离场的血管中心路径提取算法 | 第87-95页 |
·引言 | 第87-88页 |
·改进的边界距离场 | 第88-89页 |
·路径提取及路径修正 | 第89-90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90-92页 |
·小结 | 第92-93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第六章 基于Hessian 矩阵的血管中心路径提取算法 | 第95-107页 |
·引言 | 第95-97页 |
·算法实现流程 | 第97-103页 |
·三维欧氏距离变换 | 第97-98页 |
·确定初始中心路径 | 第98-100页 |
·尺度空间分析法 | 第100-103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3-105页 |
·小结 | 第105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05-10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7-111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07-109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09-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12-114页 |